新御宅屋 - 其他小说 - 朕在线阅读 - 801【樊楼之辩】

801【樊楼之辩】

    樊楼。

    自从改成这个名字之后,文人就喜欢来此宴饮,商贾也跟着附庸风雅。

    一个大约四十岁的读书人,此刻拿着杂志,站在大堂里说:“这篇雄文,是苍虚子的新作,针砭时弊,句句入理……”

    明代作者,全部使用笔名,甚至连笔名都懒得留下,出版时只注明“某某编校”。如今刊物流行起来,除了诗词之外,其余文章也喜欢用笔名。

    这位“苍虚子”,鬼知道是谁,经常写文章指点江山。

    那读书人念道:“有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

    读书人害怕有食客听不懂,念完一段,便翻译一段:“什么意思?就是定了规矩,孩童能吃饭了,教他们用右手。孩子会说话了,要教他们应答之礼。男童用唯,女童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童用皮革做的,长大了能够武勇;女童用丝帛做的,长大了能够纺织。到了七岁,男女就不该同席吃饭……到了十岁,男孩要离家学习诗书、算数,女孩要在家中学习做家务……”

    “这男人该做什么,女人该做什么,一出生就定下来了。圣贤传下来的道理,又怎会出错?”

    “当今圣天子,学究天人,悟出格位论。格位论的道理,我等读书人都赞同。格位论说,世间人格平等,但位格有不同。男女也平等,但司职不同。男为乾,女为坤,男为刚,女为柔,男主外,女主内。苍虚子先生,也认为男女该平等,但应该各司其职。男人在外面忙活,女人就该持家在内,如此夫妻和谐,才能家业兴旺。”

    “也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这女人出来抛头露面,既违背了,也违背了。长此以往,男女之位不正,天地大义不存!”

    “而今,男童女童,共坐一室读书,此不顾男女有别,大大的有伤风化!又有女子为官为吏,整日与男人厮混,此非伤风败俗?这也就罢了,居然还有女子参加科举……”

    “嗙!”

    就在此时,一个年轻学子猛拍桌子,站起来指着那读书人大骂:“胡说八道,混账至极!”

    读书人被突然打断,阴沉着脸问:“阁下是谁?”

    年轻学子昂首挺胸:“在下唐甄,字铸万,四川达州人,成都大学毕业,乃本科的赶考士子!”

    中年读书人顿时有了话头:“既为赶考士子,那更该帮着我说话,怎能让女子占了科举名额?你不该来捣乱!”

    明代就已经出现女权思想,准确来说是平权思想。

    历史上,唐甄在满清做了十个月知县,干得不痛快便去经商,晚年不做生意了又去讲学。此君的“德位论”,跟赵瀚的“格位论”很像。

    他认为天地平等,众生平等,男女平等。

    天在地之上,是位不同。地在天之下,是一种谦让美德。夫在上,是位;妻在下,是德。夫妻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夫妻关系,是社会的基础。丈夫不尊重妻子,就会家道不和。皇帝、官员、百姓也是平等的。皇帝不尊重臣子,官员不尊重百姓,此国必亡。

    唐甄指着对方,问道:“男耕女织可否?”

    中年读书人说:“正该如此。”

    唐甄又问:“你可去乡下看看,田野耕作之民,是否也有女子?”

    “这……”中年读书人辩解道,“田间女子,是去给丈夫送饭的,顺便帮一些小忙。”

    “你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就不知农事,”唐甄丝毫不给其留面子,“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在我四川,根本没有男耕女织之别!到了农忙时节,农妇也要下田插秧,农妇也要割稻打谷,农妇也要挑粪浇地。蚕桑之事,男子也要采桑,男子也要喂蚕,男子也要剥丝。哪来的什么男耕女织?”

    中年读书人属于前朝秀才,圣贤经典读过许多,大道理也满肚子都是。可面对这种事实,他完全不知如何反驳,只能硬着头皮说:“川蜀之地,教化不兴,须当注意男女有别。”

    唐甄讥讽道:“注意男女有别,难道只能男耕女织?插秧时节就那几天,现在农民都分了土地,家家户户田多得很。难道丈夫插秧忙不过来,妻子只能在家干着急?为了所谓的男耕女织,把农事误了谁来负责?你去帮农民插秧吗?”

    “我……”中年读书人在努力回忆经典,想从圣贤书中找到反驳之词。

    唐甄却不给他喘息之机,继续说道:“你懂不懂什么叫世易时移?男耕女织,乃古之礼法。在下通读了历代农书,这种田的工具,是一直在变好的。古代农具简陋,耕田着实辛苦,女子力有不逮。而今农具精良,女子也能耕田种地,为何还要死抱着男耕女织不放?”

    中年读书人放弃了在男耕女织上挣扎,试图转移话题:“咳咳……农事辛劳,既然女子可以帮忙,那酌情违背礼法也是可以的。但男主外、女主内,万万变不得……”

    “荒谬!”

    唐甄再次打断:“女人插秧耕田,就说明女人也可主外。男人采桑剥丝,就说明男人也可主内!”

    中年读书人感觉抓住了漏洞:“男主外,女主内,关键在于一个主字。女人帮着丈夫插秧,但做主的还是丈夫,农活还是要丈夫做得更多。”

    唐甄笑道:“那女子也可参加科举啊,当今也没几个女子科举,也没几个女子做官。这科举的,做官的,还是以男子为主。这不跟妻子帮着丈夫插秧、丈夫帮着妻子剥丝一样吗?”

    中年读书人郁闷得快吐血了,气急败坏道:“科举与农事哪能一样?国家抡才大典,此社稷之基,万万不可胡来!”

    唐甄说道:“农为国本,农事也是社稷之基,与科举一般无二。阁下难道认为,农事不是社稷之基吗?”

    “我……你……”

    中年读书人很想晕过去,因为樊楼里的食客,许多都在看他笑话。

    另一个读书人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帮忙道:“有云,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女子若是为官,忙于案牍之事,又如何孝敬公婆?”

    唐甄反问道:“女子如果不做官,就能如所言那样,每天鸡鸣之时,就摸黑起来伺候公婆吗?阁下的妻子,是否能够做到?”

    第二个读书人愣了愣,随即说:“吾妻甚贤,自能做到!你不要扯这些没用的,如果女子科举做官,又哪有时间相夫教子?”

    唐甄说道:“殷实之家,自可雇佣仆人伺候公婆,自可雇佣先生教习子女。贫寒之家,女子便不做官,也整日忙于生计,哪来的时间相夫教子?”

    那读书人大怒:“你胡说八道,就算是贫寒之家,忙于生计也该相夫教子。更何况,雇佣仆人伺候公婆,能跟自己伺候一样吗?雇佣先生教习子女,能跟自己教导一样吗?”

    唐甄负手而立:“在下两年前,就于成都大学毕业,一直在游历各地。特别是江南,纺织大兴,无数女子做织工。她们赚到的银两,远远多于丈夫,这已经不是帮忙了,而是真真正正的女主外!我去问过不少织工,她们没时间相夫教子,也没时间侍奉公婆。但她们同样家庭和睦,甚至公婆怜其辛苦,还会做好饭菜等儿媳回家享用!”

    唐甄环视四周,指着许多食客说:“你们这些人,只知抱残守缺,只知男女有别,只知寻章摘典,何曾去关心乡下农民,何曾去纺织工厂里看过?”

    “说得好!”

    又一个年轻学子站起来,朝着食客们拱手:“在下颜元,字易直,河北博野人。河北屡遭兵灾天祸,人烟稀少,百不存一。朝廷不断移民,鼓励开垦荒地。我河北的女子,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省移民的,在乡下哪个不跟丈夫一起劳作?垦荒你们见没见过?累人得很,肩挑背抬,女子何曾躲避?便是河北的城里女子,也因人丁不旺,照样做着男子的活计。博野县城最大的酒家,便是一个妇人在经营,她的丈夫反而只能帮工!”

    颜元的思想,是从自身遭遇出发的,他在河北见过太多的人间惨事。

    因此在历史上,他说如果没有女子,人类就不能繁衍,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还说只知道斥责女子失贞,男子搞婚外情也该谴责。这种想法的诞生,大概是因为河北战乱,失去贞洁的女子太多。

    这种平权思想的出现,一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女人可以做工,也可以干农活,经济地位必然带来家庭地位提升;二是因为改朝换代、战乱不休,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礼教束缚。

    赵瀚以皇帝的身份提出“格位论”,无疑又在其中浇了一勺油。

    商景兰就在二楼吃酒,笑着说:“说得好,可以结交一番。”

    刘淑英的目光,一直落在唐甄身上,说道:“天下也有好男儿,能为咱们女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