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耽美小说 - 桓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3

分卷阅读423

    执一词,朝中的目光立时聚拢,多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建康的水再次搅浑,按照贾舍人的计划,即使没有明火,这场暗火也要烧上一段时日,直到各方争出个高下。

    与之相对,桓熙桓济在外、桓歆归建康的上表,压根没砸出半点水花。前者认定的“盟友”正忙着在朝堂争出个高下,可有可无的两枚弃子,早已被抛到脑后。

    早知今日,桓熙桓济是否会后悔?

    或许会,或许仍要一条路走到黑。

    桓容放飞鹁鸽,想到建康城的种种,不觉微微一笑,眯上双眼,享受起春日的暖风。

    第一百八十七章 乱局

    宁康元年,五月,东晋朝廷仍为太后摄政一事吵嚷不休,始终未能做出决断。

    朝堂之上,旗帜鲜明的分成两派。

    以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为首的建康士族坚持天子年少,理应由太后临朝摄政。郗愔意见相反,联合部分武将和前者针锋相对。

    位于权力边缘的吴姓士族态度模糊,投向桓氏的文武官员时而站到王谢士族一边,时而又为郗刺使摇旗呐喊,使得情势更乱。

    次数多了,争执的双方终于明白,这些人压根没想过帮自己,甚至连骑墙派都不是,分明就是在推波助澜、火上添油,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

    可就算知道这些朝官和其背后人的目的,王谢士族和郗愔也不可能握手言和,更不可能在短期内达成一致,就此你好我好大家好。

    双方争夺是朝堂权利,矛盾实难调和。

    王谢士族希望推出太后平衡朝堂,即使仍要被郗愔压制,好歹有了部分话语权,不会如先前一般完全处于劣势。

    郗愔则不然。

    遗诏写明,他乃先帝亲命的顾命大臣,有“行周公故事”之权。说白了,只要不顺心,完全可以将司马曜废掉。但是,牵扯上太后,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

    最简单的道理,天子可以废,皇后可以废,没听说太后可以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挑拨”,让台城内部生乱,无暇顾及前朝。

    台城中有两位太后,褚太后和王太后。

    论政治经验,褚太后远远胜过王太后。奈何后者辈分更高,已将台城权利牢牢握于掌中,更将褚太后移到偏殿,整日与道经为伍,自天子登基大典之后,几乎没在人前露面。

    纵然想派人挑拨,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如果被士族眼线窥到,就此抓住把柄,更是一桩麻烦。

    计策无法实行,郗刺使干脆心一横,不玩虚的,直接以实力碾压。

    自四月末至五月,郗愔连向京口下了两道调兵令,交代郗融掌管政军,命刘牢之率领一千五百甲士赶奔建康,抵达后在城外五里扎营,摆开营盘,向建康亮出肌肉。

    谋略高了不起?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成事?

    完全是笑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舌灿莲花也是白搭。

    军队抵达后,郗刺使连续两日未上朝,直接宿在营中。此举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众人这才想起,郗愔入朝辅政不假,手中可还牢牢握着北府军!

    他是当朝名士,同样是一方权臣!

    桓大司马在时,犹对他忌惮三分。临终不忘叮嘱桓冲,不要轻易同郗方回起冲突,以免酿成大祸,结局不好收拾。

    如今因太后摄政一事,建康士族死咬不放,终于触到郗使君的逆鳞。

    “道理”说不通?

    简单。

    直接亮兵刃,用实力说话!

    就在这个关头,王太后做出了历史上褚太后一样的选择,派宦者明告朝中,先帝临终有命,大司马温、平北将军愔依周公居摄故事,家国事一应禀于两人,无需问于长乐宫。

    翻译过来,按照司马昱临终交代,朝堂上的事交给桓温和郗愔决断,天子继续做摆设,太后更不打算随便搀和。

    建康士族能和他们争,争赢了算是有本事,利益自己留着,台城不求任何好处。争输了激怒对方,最好自己受着,别拉咱们这“孤儿寡母”下水。

    事情至此,王太后明摆着要抽身而出,褚太后想插手也没有办法;司马曜乐得朝中生乱,无人追问金印下落;司马道子轻易不入台城,整日留在府中,等着许他前往封地的诏令。

    涉及到“朝堂权柄”争夺,晋室反倒置身事外,做壁上观,不得不令人唏嘘。可见皇权衰落到何等地步。

    太后和天子抽身,建康士族不想轻易让步,唯有硬着头皮自己上。

    郗愔连续五日不上朝,风雨欲来,局势似绷紧的弦,一旦挣断,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桓大司马尚在,郗方回八成不会轻易起刀兵。如今桓大司马已去,桓氏的态度很是微妙,送去几封私信没有回音,送去官文又含糊其辞,九成不用指望。

    实在被逼得没办法,谢安和王坦之不得不亲赴城外大营,和郗愔敞开做一回深谈。

    王献之和王彪之自然同行。

    不过,比起谢安和王坦之的惴惴不安,两人面上凝重,心中却是一派轻松。无他,桓容遣人送来书信,无论建康乱与不乱,琅琊王氏都当无碍。

    信上盖有私印,可见诚意。

    王彪之和王献之十分清楚,局势如此,自己更要镇定,绝不能乱。否则计划不成,家族也会受到牵累。

    事已至此,无法轻易回头,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好在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挡在前边,郗愔要杀鸡儆猴,这刀也落不到自己的脖子上。

    一行人进入大营,两旁甲士成列,铠甲鲜明,手中长矛相击,发出铿锵钝响,顿觉杀气腾腾。

    刘牢之所部皆为精锐,多数经历过战火,此刻盯着谢安王坦之等人,浑身煞气全开,压力实在非同一般。

    王坦之面色微白,王彪之和王献之也是神情微变。随行的朝官更是怛然失色,少数已汗湿衣襟。

    唯有谢安神情自若,一路走进大帐,与郗愔见礼,从容就座,半点不为威严所慑。

    见帐后隐有刀斧手身影,众人脸现惊色,慑然不敢语。

    谢安双手落于腿上,笑言:“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护国安邦。使君今见我等,何帐后置人邪?”

    历史总有巧合。

    没有桓大司马带兵入京,却有郗刺使屯兵城外。

    同样是入营“谈判”,面对的人不再相同,谢安却说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

    郗愔沉色不语,帐中气氛更显压抑。

    谢安夷然不惧,面上带笑,直视郗愔双眼。

    良久之后,郗愔忽然大笑,“安石戏言矣。”

    说罢抬手,刀斧手尽数退去,健仆送上茶汤糕点。

    郗愔撇开政事,大谈老庄之道、养生之法。不看帐外甲士,八成会以为此地不是军营,而是某处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