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书迷正在阅读:荔枝肉(双重生)、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绿茶快穿者总想炮灰我、将拯救任务变成团宠日常[快穿]、花间一壶酒、和方总监被请家长后、长公主的小将军、万人迷重生进修罗场、情难自禁(1V1)、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
只她性子对外一向随和,嘴角紧抿着,强忍着半晌没作声。
一弹指间,吕献之手往腰间一抽,便将香囊拽了下来,指尖摩挲几许,待轻轻放入人的手心,迟疑几秒却并未松开。
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叫杨灵籁的手掌带人都忍不住发抖,却根本顾虑不上,她没有一刻这般动魄惊心过,等待着一个人做出她命运二分之一的宣判。
她是一个敢赌的人,亦是一个怕死的人。
是已,今日绝不能输,也不可能会输
吕献之既从一开始邀她同坐小舟开始便错了,便是他如今否认这段所谓“关系”,还有魏婕妤借着陛下的手作事,她有十分之九九的把握,这场仗一定会赢。
即便如此,她的手还是被细汗浸湿,香囊碰触皮肤有些痒痒的,一盏茶都过去了,像是闪过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杨灵籁收到了姗姗来迟的回应。
发酸的双臂被一只温热的手慢慢托起,她得以昂首直面那双澄澈的眼,却依旧看不懂,不过也没关系。
“既已赠出之物,何来收回之礼。”
一往如前的疏离嗓音轻轻道出了惊破众人之语,他松开了衣袖,转身面向王氏弯身行礼,淡淡的模样随着淡淡的声音,一言一行都挑不出错处。
“儿子与杨姑娘偶相遇于浴佛节,顿目成心许,香包便是那时所收,如今高中进士已是成家之时,恰母亲忧思婚事心切,儿子亦心中愧疚,恳求母亲同意儿子求娶杨氏三娘,以正妻之礼,三媒六聘!”
第6章 回府
且不说王氏,便是这画舫之上有头有脸的妇人家挖空心思,都无法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她们何曾见过这般学子佳人之事,百年世家镇国公府养出一个痴情种,这女子入得内院怕是早就被妖魔鬼怪啃的骨头都不剩。
时下虽平民妇人和离日胜,可门阀士族之间尚不同与此,他们可忍姿陋无宠却以才德见礼,却千般万般无法受得庶女为正妻。
这不但是挑战这些妇人们自己的地位,也是动摇士族根基。
王氏接连受到惊吓大动肝火,徒然指着人,却道不出一二三来。
调停不成的俞美人也头一回做了恶人,长长的指甲陷阱手心险些止不住伤了自己,这吕进士到底知不知晓自己如今所作为何,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她平复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唤回理智,尽力维持着和善的神色,语重心长地劝诫。
“吕小公子方才及冠,男女之事尚且不明晰,又是繁杂时日,再三思虑可当一句佳缘,而非随意定亲才是。”
“妹妹此言差矣。”
还不及吕献之回答,便有一懒散的声音率先闯了出来。
“世间唯痴情不可辜负,况且陛下也多赞许女子追求好姻缘,若是因为对方家世浅显,便负了海誓山盟,这般男子也无可托付。”
“你我二人具是从宫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知其中艰险,陛下尚且不曾因我等位卑便轻率对待,吕小公子才华盛人,不畏难险也要与杨氏女娘相守,本宫甚是赞许,待回宫之后禀明,也叫陛下明晰士族之内真情之士尤在。”
一句接一句,淡淡而道却叫人反驳不得。
人人皆知,魏氏于宫中虽不至盛宠,却得陛下亲眼眷宠不断,方才一事才叫在场诸位夫人恍然明悟,平日不愿多言,怕只是觉得她们这些内宅妇人眼界狭窄。
不以宫女出身为耻,且有陛下圣恩,相比俞美人,这位才是真的有才智。
人不单得有胆,更需逢凶化吉的运气,杨家女娘当真是选了个好日子,有魏婕妤坐镇相助,搬出了陛下这座大山,入吕宅已是板上钉钉。
再说之后俞美人争辩一番,众人却没了心思去听,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事实才是硬伤。
魏婕妤全程只说三两句,却叫时局扭转,临走前甚至破例为杨三娘撑了腰。
“不知何日始知愁,唯记那回浴佛一垂头,自此好梦惊回。”
“杨氏三娘,若是得空来宫中,也来这延禧宫中坐坐。”
第一次被人作诗,竟是为这求嫁之事。杨灵籁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自觉窘态,只装作面红耳赤地应了声。
画舫一游,自此上京城中无人不知,从四品小官家有位三小姐杨灵籁,得与吕家结秦晋之好,郡主示爱不成,表妹靠近不得,却偏偏叫一个庶女拿了头筹。
妇人相聚,市井人家都道一句:杨三小姐除了生一双慧眼,半点都不配与吕献之娶她。
回府路上,盈月在马车上如坐针灸,每离杨府进一步,心就跟着揪一下,面带苦色瞧着自家小姐,每每皆是半吞半吐。
可杨灵籁只顾着垂头不语,她越想便愈发觉得这次游湖事情演变得有些超脱控制。
其一便是魏婕妤这个突然出现的bug,原本书中所述并没有这个人,俞氏才是这场游湖的主角,她曾因一场游湖而得皇子青眼做了侍妾,没多久失宠,后又复宠,今日本该是陛下感念当时为其特造画舫。
可如今瞧着,俞氏并未有多聪明,虽学了个弱柳扶风,却远远不如魏婕妤心中城府,且还与吕家有些未曾交代的关联。
当今世家门阀专权,内中倚靠通婚同气连枝,陛下心中早已不满,只稍加从这处下功夫打破这种规矩,便能叫圣上舒心,何乐而不为。
她本是想利用俞美人成事,谁知却阴差阳错招惹了魏婕妤。
由此可见,这本书并非全然是对的,日后便也不能借此再耍小聪明,一招不慎,便是因小失大、功亏一篑。
其二她在想为何吕献之会帮她。
任是一个傻子都能瞧出来这其中必有算计,他却主动往里面跳,实在可疑。
镇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教出一个万事不懂的嫡子,从那王氏夫人如此钻营便知,今日被她摆了一道,怕是日后也要不安宁。
马车既停,杨灵籁也停止了思绪,踩着轿凳下车,不疾不徐,随意抬头瞧见那檐下那牌匾,难免有些得意。
杨府,一个从四品小官的宅院,是比不得镇国公府门楣显赫的。
今日闹出这般动静,徐氏已然无法叫她这般得意的回去,如今瞧她笑靥如花,更是气急败坏,一个在后宅见识浅薄的庶女,如今顺水推舟倒是要踩着杨家人的骨头上位,她这个嫡母当真还是做的太和善。
“三娘,你当真是愚不可及!”杨慈安站稳脚跟不待进府,便忍不住咒骂。“我还不知你何时这般工于心计,今日你胆敢这等违逆之事,便是父亲也定不会饶恕你。”
杨灵籁依旧轻言浅笑地站在那,“富贵迷人眼,大姐,你也不需艳羡,没准下一个就是你呢。”
“谁羡慕,你到底在说什么混账话!”被戳穿的人恼羞成怒,可从小学习的教养让她说不出违背身份的腌臜之词。
“慈安,闭嘴。”徐氏冷声制止,又凉凉地看了眼自我感觉良好的庶女,“你,随我去正堂。”
“是,母亲。”
杨灵籁一点不怵,照样像从前一般行礼做事,只是在说道母亲这个词时总带点讽刺的口气,叫徐氏气地心头一梗,拂袖而去。
杨府只是一个四进的府邸,人多嘴杂,消息传的也快。
潘迎蔓正在小厨房内做糕点,今日姑娘生了气,她心头惶恐总怕会回到从前那般相对无言,便想着做些她幼时喜爱的茶糕讨欢喜。
蒸笼滚烫,闯进来的碧画叫她刹那分神,低声呼痛,垂眼便见手指被狠狠地燎起一个大水泡,碧画自然也瞅见了,紧紧拉着姨娘的手去冲水,言语含着哭腔,“这可怎么办是好,都怪奴婢大意才叫姨娘失神伤了手。”
潘氏手生的极好,纤纤十指素若兰花、细如凝脂极得杨老爷喜爱,因此平日总是娇养着,连女红都做的少,今日不过稍稍进了小厨房便成了这副模样。
“无事,待去寻了大夫买些药膏,养养就好了。”
不知为何,潘迎蔓总觉得心中不宁,唯一叫她记挂的便是三娘和老爷,颇带不安地问道,“碧画,你刚才是要说什么?”
事关小姐,碧画哪敢隐瞒,一五一十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
“姨娘,夫人说叫您也去中斋,听说老爷已经过去了。”
潘氏自然了解自己的枕边人,杨家在京城扎根多年,杨争鸿作为最年长的儿子,靠先辈庇荫才做的这从四品的官职,他最不能忍的就是有人想坏他仕途,便是在大姑娘定亲一事上都谨慎至极,如今三娘做出这等事,怕是要大发雷霆。
想到这,她已然六神无主,顾不得想法子便直奔正厅而去。
中斋
潘迎蔓到时,杨灵籁正站在正中,一身荷粉色的衣装衬的人如娇花一般,扬声与徐氏母女争辩。
“母亲与姐姐把脸面都看得这般重,利益面前都舍不得弯腰,三娘却不怕。”
她将视线转向上首肃然而坐的杨争鸿,自穿书而来是她第一次见这位名义上的父亲,记忆中此人待原主无功无过,大部分时候看在潘氏面子也会多几分耐心。
毕竟一个老实的姨娘,安稳的后院,这点施舍也算不上什么。
杨争鸿心知这个女儿自小好高骛远、不安于室,也常常因此被责罚,后来就养成了闷声不语的性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如今瞧着竟是又跟从前相像起来。
“这般说你还是觉得自己没错?”他眯了眯眼,沉声问道。
斋中静声,类似逼问的态度叫潘氏吓坏了,她扑跪在地上哭着求情,“老爷,三娘她还小不懂事,您饶了她吧。”
突如其来的变故叫杨灵籁心中一跳,她眉心蹙了蹙转身向一侧冷声吩咐,“盈月,你去将姨娘拉起来。”
盈月明白姑娘这句话是命令,迎着徐氏恶狠狠的目光,也依然用了劲将人强拉起身,附耳叮嘱。
“姨娘,姑娘有分寸,您还是不要添乱了。”
潘氏僵了僵身子,她侧头去瞧身旁直视前方背脊挺直的女儿,心中悲怆,她只有这一个女儿,却偏偏母女脾性不和,若放在从前她便认了,可是今日不可。
她趁着盈月不注意将人甩开,酿酿锵锵拉住了杨灵籁的衣袖,作势就要硬推着人跪下,口中重复着跟不无差别的请罪之言。
杨灵籁险些被拉倒,再也不想忍了,大声呵斥。
“潘氏!”
熟悉的嗓音喊出满是质问的名字,叫潘姨娘怔住了。
杨灵籁得到一丝空隙,盯着杨争鸿只说了一句。
“三娘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掷地有声的话叫在场众人皆心神一震。
第7章 偏袒
眼看着一行人毫发无伤的走出斋门,而杨父却只坐于高堂一言不发,徐氏愕然,“老爷,便就这般叫她们走了?”
杨慈安站在徐氏身亦满眼困惑,又有一点愤怒和懊恼。
“三娘今日不顾女子德行胆敢攀附国公府,心已是野了,若父亲您再不行约束,日后欲壑难填恐必成大祸。”
可杨争鸿依旧没有说话,那张经历过沧桑岁月洗礼的面容已是瞧不出年少时榜下捉婿时的神采,却显得镇定自若,时而舒展的眉头昭示着他内心在权衡利弊。
一盏茶的时间,叫徐氏二人等地心中七上八下。
府中妾室并不多,除却徐氏做主抬的书房丫鬟余氏,便剩下上峰所赠小妾平氏,潘氏是杨父亲自做主留下的,总带些不一样的滋味,去的也多,故而徐氏在这后宅中最不爽的便是潘姨娘。
潘氏还未生女前,总要在她面前立规矩,也是后来年纪大了有了孩子,再做这些名声不好听才终于止住了,可这也挡不住徐氏心中的不快,又恰逢杨三娘的性子顽劣,便总借着由头发落。
如今她心中亦是恨,早知今日会酿出如此祸事,从前便应叫这潘氏悄无声息的死了才好,省的诞下一个女儿也是个祸殃子。
杨父呷了最后一口茶,拍板定下来,“三娘已是及笄有二,今既定亲,杨府自当备好嫁妆,也算作是最后的情分。”
徐氏母女还要再说,可杨父却借口书房公务不愿再听。
“母亲,父亲这是想偏袒三娘?”
一弹指间,吕献之手往腰间一抽,便将香囊拽了下来,指尖摩挲几许,待轻轻放入人的手心,迟疑几秒却并未松开。
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叫杨灵籁的手掌带人都忍不住发抖,却根本顾虑不上,她没有一刻这般动魄惊心过,等待着一个人做出她命运二分之一的宣判。
她是一个敢赌的人,亦是一个怕死的人。
是已,今日绝不能输,也不可能会输
吕献之既从一开始邀她同坐小舟开始便错了,便是他如今否认这段所谓“关系”,还有魏婕妤借着陛下的手作事,她有十分之九九的把握,这场仗一定会赢。
即便如此,她的手还是被细汗浸湿,香囊碰触皮肤有些痒痒的,一盏茶都过去了,像是闪过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杨灵籁收到了姗姗来迟的回应。
发酸的双臂被一只温热的手慢慢托起,她得以昂首直面那双澄澈的眼,却依旧看不懂,不过也没关系。
“既已赠出之物,何来收回之礼。”
一往如前的疏离嗓音轻轻道出了惊破众人之语,他松开了衣袖,转身面向王氏弯身行礼,淡淡的模样随着淡淡的声音,一言一行都挑不出错处。
“儿子与杨姑娘偶相遇于浴佛节,顿目成心许,香包便是那时所收,如今高中进士已是成家之时,恰母亲忧思婚事心切,儿子亦心中愧疚,恳求母亲同意儿子求娶杨氏三娘,以正妻之礼,三媒六聘!”
第6章 回府
且不说王氏,便是这画舫之上有头有脸的妇人家挖空心思,都无法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她们何曾见过这般学子佳人之事,百年世家镇国公府养出一个痴情种,这女子入得内院怕是早就被妖魔鬼怪啃的骨头都不剩。
时下虽平民妇人和离日胜,可门阀士族之间尚不同与此,他们可忍姿陋无宠却以才德见礼,却千般万般无法受得庶女为正妻。
这不但是挑战这些妇人们自己的地位,也是动摇士族根基。
王氏接连受到惊吓大动肝火,徒然指着人,却道不出一二三来。
调停不成的俞美人也头一回做了恶人,长长的指甲陷阱手心险些止不住伤了自己,这吕进士到底知不知晓自己如今所作为何,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她平复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唤回理智,尽力维持着和善的神色,语重心长地劝诫。
“吕小公子方才及冠,男女之事尚且不明晰,又是繁杂时日,再三思虑可当一句佳缘,而非随意定亲才是。”
“妹妹此言差矣。”
还不及吕献之回答,便有一懒散的声音率先闯了出来。
“世间唯痴情不可辜负,况且陛下也多赞许女子追求好姻缘,若是因为对方家世浅显,便负了海誓山盟,这般男子也无可托付。”
“你我二人具是从宫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知其中艰险,陛下尚且不曾因我等位卑便轻率对待,吕小公子才华盛人,不畏难险也要与杨氏女娘相守,本宫甚是赞许,待回宫之后禀明,也叫陛下明晰士族之内真情之士尤在。”
一句接一句,淡淡而道却叫人反驳不得。
人人皆知,魏氏于宫中虽不至盛宠,却得陛下亲眼眷宠不断,方才一事才叫在场诸位夫人恍然明悟,平日不愿多言,怕只是觉得她们这些内宅妇人眼界狭窄。
不以宫女出身为耻,且有陛下圣恩,相比俞美人,这位才是真的有才智。
人不单得有胆,更需逢凶化吉的运气,杨家女娘当真是选了个好日子,有魏婕妤坐镇相助,搬出了陛下这座大山,入吕宅已是板上钉钉。
再说之后俞美人争辩一番,众人却没了心思去听,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事实才是硬伤。
魏婕妤全程只说三两句,却叫时局扭转,临走前甚至破例为杨三娘撑了腰。
“不知何日始知愁,唯记那回浴佛一垂头,自此好梦惊回。”
“杨氏三娘,若是得空来宫中,也来这延禧宫中坐坐。”
第一次被人作诗,竟是为这求嫁之事。杨灵籁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自觉窘态,只装作面红耳赤地应了声。
画舫一游,自此上京城中无人不知,从四品小官家有位三小姐杨灵籁,得与吕家结秦晋之好,郡主示爱不成,表妹靠近不得,却偏偏叫一个庶女拿了头筹。
妇人相聚,市井人家都道一句:杨三小姐除了生一双慧眼,半点都不配与吕献之娶她。
回府路上,盈月在马车上如坐针灸,每离杨府进一步,心就跟着揪一下,面带苦色瞧着自家小姐,每每皆是半吞半吐。
可杨灵籁只顾着垂头不语,她越想便愈发觉得这次游湖事情演变得有些超脱控制。
其一便是魏婕妤这个突然出现的bug,原本书中所述并没有这个人,俞氏才是这场游湖的主角,她曾因一场游湖而得皇子青眼做了侍妾,没多久失宠,后又复宠,今日本该是陛下感念当时为其特造画舫。
可如今瞧着,俞氏并未有多聪明,虽学了个弱柳扶风,却远远不如魏婕妤心中城府,且还与吕家有些未曾交代的关联。
当今世家门阀专权,内中倚靠通婚同气连枝,陛下心中早已不满,只稍加从这处下功夫打破这种规矩,便能叫圣上舒心,何乐而不为。
她本是想利用俞美人成事,谁知却阴差阳错招惹了魏婕妤。
由此可见,这本书并非全然是对的,日后便也不能借此再耍小聪明,一招不慎,便是因小失大、功亏一篑。
其二她在想为何吕献之会帮她。
任是一个傻子都能瞧出来这其中必有算计,他却主动往里面跳,实在可疑。
镇国公府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教出一个万事不懂的嫡子,从那王氏夫人如此钻营便知,今日被她摆了一道,怕是日后也要不安宁。
马车既停,杨灵籁也停止了思绪,踩着轿凳下车,不疾不徐,随意抬头瞧见那檐下那牌匾,难免有些得意。
杨府,一个从四品小官的宅院,是比不得镇国公府门楣显赫的。
今日闹出这般动静,徐氏已然无法叫她这般得意的回去,如今瞧她笑靥如花,更是气急败坏,一个在后宅见识浅薄的庶女,如今顺水推舟倒是要踩着杨家人的骨头上位,她这个嫡母当真还是做的太和善。
“三娘,你当真是愚不可及!”杨慈安站稳脚跟不待进府,便忍不住咒骂。“我还不知你何时这般工于心计,今日你胆敢这等违逆之事,便是父亲也定不会饶恕你。”
杨灵籁依旧轻言浅笑地站在那,“富贵迷人眼,大姐,你也不需艳羡,没准下一个就是你呢。”
“谁羡慕,你到底在说什么混账话!”被戳穿的人恼羞成怒,可从小学习的教养让她说不出违背身份的腌臜之词。
“慈安,闭嘴。”徐氏冷声制止,又凉凉地看了眼自我感觉良好的庶女,“你,随我去正堂。”
“是,母亲。”
杨灵籁一点不怵,照样像从前一般行礼做事,只是在说道母亲这个词时总带点讽刺的口气,叫徐氏气地心头一梗,拂袖而去。
杨府只是一个四进的府邸,人多嘴杂,消息传的也快。
潘迎蔓正在小厨房内做糕点,今日姑娘生了气,她心头惶恐总怕会回到从前那般相对无言,便想着做些她幼时喜爱的茶糕讨欢喜。
蒸笼滚烫,闯进来的碧画叫她刹那分神,低声呼痛,垂眼便见手指被狠狠地燎起一个大水泡,碧画自然也瞅见了,紧紧拉着姨娘的手去冲水,言语含着哭腔,“这可怎么办是好,都怪奴婢大意才叫姨娘失神伤了手。”
潘氏手生的极好,纤纤十指素若兰花、细如凝脂极得杨老爷喜爱,因此平日总是娇养着,连女红都做的少,今日不过稍稍进了小厨房便成了这副模样。
“无事,待去寻了大夫买些药膏,养养就好了。”
不知为何,潘迎蔓总觉得心中不宁,唯一叫她记挂的便是三娘和老爷,颇带不安地问道,“碧画,你刚才是要说什么?”
事关小姐,碧画哪敢隐瞒,一五一十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
“姨娘,夫人说叫您也去中斋,听说老爷已经过去了。”
潘氏自然了解自己的枕边人,杨家在京城扎根多年,杨争鸿作为最年长的儿子,靠先辈庇荫才做的这从四品的官职,他最不能忍的就是有人想坏他仕途,便是在大姑娘定亲一事上都谨慎至极,如今三娘做出这等事,怕是要大发雷霆。
想到这,她已然六神无主,顾不得想法子便直奔正厅而去。
中斋
潘迎蔓到时,杨灵籁正站在正中,一身荷粉色的衣装衬的人如娇花一般,扬声与徐氏母女争辩。
“母亲与姐姐把脸面都看得这般重,利益面前都舍不得弯腰,三娘却不怕。”
她将视线转向上首肃然而坐的杨争鸿,自穿书而来是她第一次见这位名义上的父亲,记忆中此人待原主无功无过,大部分时候看在潘氏面子也会多几分耐心。
毕竟一个老实的姨娘,安稳的后院,这点施舍也算不上什么。
杨争鸿心知这个女儿自小好高骛远、不安于室,也常常因此被责罚,后来就养成了闷声不语的性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如今瞧着竟是又跟从前相像起来。
“这般说你还是觉得自己没错?”他眯了眯眼,沉声问道。
斋中静声,类似逼问的态度叫潘氏吓坏了,她扑跪在地上哭着求情,“老爷,三娘她还小不懂事,您饶了她吧。”
突如其来的变故叫杨灵籁心中一跳,她眉心蹙了蹙转身向一侧冷声吩咐,“盈月,你去将姨娘拉起来。”
盈月明白姑娘这句话是命令,迎着徐氏恶狠狠的目光,也依然用了劲将人强拉起身,附耳叮嘱。
“姨娘,姑娘有分寸,您还是不要添乱了。”
潘氏僵了僵身子,她侧头去瞧身旁直视前方背脊挺直的女儿,心中悲怆,她只有这一个女儿,却偏偏母女脾性不和,若放在从前她便认了,可是今日不可。
她趁着盈月不注意将人甩开,酿酿锵锵拉住了杨灵籁的衣袖,作势就要硬推着人跪下,口中重复着跟不无差别的请罪之言。
杨灵籁险些被拉倒,再也不想忍了,大声呵斥。
“潘氏!”
熟悉的嗓音喊出满是质问的名字,叫潘姨娘怔住了。
杨灵籁得到一丝空隙,盯着杨争鸿只说了一句。
“三娘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掷地有声的话叫在场众人皆心神一震。
第7章 偏袒
眼看着一行人毫发无伤的走出斋门,而杨父却只坐于高堂一言不发,徐氏愕然,“老爷,便就这般叫她们走了?”
杨慈安站在徐氏身亦满眼困惑,又有一点愤怒和懊恼。
“三娘今日不顾女子德行胆敢攀附国公府,心已是野了,若父亲您再不行约束,日后欲壑难填恐必成大祸。”
可杨争鸿依旧没有说话,那张经历过沧桑岁月洗礼的面容已是瞧不出年少时榜下捉婿时的神采,却显得镇定自若,时而舒展的眉头昭示着他内心在权衡利弊。
一盏茶的时间,叫徐氏二人等地心中七上八下。
府中妾室并不多,除却徐氏做主抬的书房丫鬟余氏,便剩下上峰所赠小妾平氏,潘氏是杨父亲自做主留下的,总带些不一样的滋味,去的也多,故而徐氏在这后宅中最不爽的便是潘姨娘。
潘氏还未生女前,总要在她面前立规矩,也是后来年纪大了有了孩子,再做这些名声不好听才终于止住了,可这也挡不住徐氏心中的不快,又恰逢杨三娘的性子顽劣,便总借着由头发落。
如今她心中亦是恨,早知今日会酿出如此祸事,从前便应叫这潘氏悄无声息的死了才好,省的诞下一个女儿也是个祸殃子。
杨父呷了最后一口茶,拍板定下来,“三娘已是及笄有二,今既定亲,杨府自当备好嫁妆,也算作是最后的情分。”
徐氏母女还要再说,可杨父却借口书房公务不愿再听。
“母亲,父亲这是想偏袒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