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医汉在线阅读 - 第120节

第120节

    也不知是谁在长安的时候口口声声说福寿里那座院子是自己最想念的家。

    李长生对霍善这想一出是一出的脾性倒是很习惯了,直接让易知回去帮霍善把东西统统收拾过来。

    霍善欢呼一声,直说自己最喜欢师父了。

    霍去病:“……”

    算了,又不是不知道自家娃儿什么性格。

    霍善也没有冷落自家亲爹,积极地拉着霍去病去种榆树。

    上次说好的,要在庄子上给每个人都种一棵树。

    不过树还是亲手种最有意义,所以这次就他们几个在场的人先种,以后舅公姨公还有表叔他们过来的时候也挨个种一棵就好!

    霍去病依言和霍善一起种树去。

    霍善劲头十足地拿着把李时珍专门给他准备的小铲子哼哧哼哧地刨坑。

    霍去病没种过地,但拿铲子挖个洞还是没问题的。

    几人忙碌了一番,很快便把几株榆树苗苗种了下去。

    霍善向霍去病保证道:“我平时会帮您把您的榆树也浇了!”

    霍去病笑应:“好。”

    霍去病只得了一天假,傍晚便趁着日头还没落下赶回长安城去了。

    金日磾领着庄户们来见霍善。

    这些庄户有一部分是霍去病迁来的,一边种地一边护卫庄子的安全;还有一部分是朝阳县那边派来服役的,一般是服满一年就回去。

    霍善此前提出要给庄户们提升待遇,金日磾就依着霍善的意思把事情安排下去。

    得知自己干活有钱拿,庄户们自是欢喜不已。

    虽不至于想多在庄子上干几年活,但心中对至今还没露过面的朝阳侯都感激至极,打理起庄子来皆是十分用心。

    这也是霍善回来后看到庄子那般秩序井然的原因。

    想让人自觉维护秩序往往是最难的,偏偏世上种种秩序又只有大部分人保持“自觉”的情况下才能维持下来。

    霍善见到一大批新面孔,挑了几个最善谈的留下来聊聊他们的家乡。

    有胆子大的忍不住追问霍善是不是真的允他们回去自己开造纸作坊。

    看来这是在作坊干活的朝阳县役民。

    霍善道:“当然可以,光靠我们庄子哪里供得上那么多人需要的纸?庄子上这些东西你们只要能学会就可以学,回去后最好能教会朝阳县的其他人。”

    众人一听就知道霍善是把他们朝阳县人当自己人,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事实上这些技术都已经上交给朝廷了,没什么必要藏私。就算这批役民自己想藏着也没用,下次换批人过来服役还是能把庄子上孵化的新产业全学回去。

    按照李长生的规划,等到外头可以买到这些东西了,相关作坊就可以转型去做点别的。

    要是福寿里有人想做这些营生,也可以过来当学徒学技术。

    庄子上只要抓住最新鲜、最核心的产业就好,而非没完没了地生产货物去赚钱。

    役民们离开以后,霍善忙碌的一天才终于结束。

    霍善白天跑了一身汗,这会儿才发觉身上黏糊糊的,于是跟着李长生去体验了一下庄子上的大澡房。

    搓起澡来特别舒服!

    霍善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夜里见到华佗几人后还力邀也过来体验一下。

    李时珍还在长安那边跟进阿印的情况,得过两天才能过来。他们接受聘用后也不是全天都要坐诊的,没有疑难病例的时候也能趁着闭目养神的机会搞自己的课题去。

    现在庄子这边的医馆可以聘用一个坐诊医家,而长安城那边的医馆因为已经达到“声名远扬”的等级,可以再多聘用一个人。

    如果华佗他们想来,那至少还能再来两个人。

    虽然还差一个位置,但是他们几个人完全可以轮流过来。

    偶尔消失的时候就说自己进山采药去就好。

    孙思邈闻言笑道:“华前辈与张前辈先去吧,我回头再来。”

    他生前活得足够久了,称得上是四人之中活得最久的,所以并不急着想“重回人间”。

    李时珍道:“过两天我这旬就结束了,到时候就换孙前辈出来。”

    他已经坐诊两旬了,也想休息休息。

    几人友好地商量好了接下来的轮班次序。

    比如主攻伤寒的张仲景更适合到长安城那边去,那边人多,患者多,适合他采集更多新医案。

    华佗擅长以奇制胜,可以待在新丰县这边等那些特意找上门来的疑难杂症患者。在庄子这边还有住院的条件,手术室也可以用起来!

    霍善道:“那要不要邀请新患者过来?”

    华佗道:“邀请吧,多邀请能多拿奖励。”

    其实他们也挺好奇霍善还能抽出什么奇怪的技能来。

    霍善先跟着华佗他们去选修各科课程完成日常任务。

    到第二天早上,他才使用了手头的邀请卡。

    一道白光亮起。

    他们面前很快出现个年过六旬的文士。

    他正面露痛苦地呻吟着。

    等察觉对面多了好几个陌生人,那文士才强撑起身体坐了起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

    霍善觉得系统应该增加一个解释功能,不然每次都要他来介绍一番,着实属于多余的流程。

    不过这个患者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霍善便也仔细地和他说起他们这是一处可以接待各时空患者的天下第一医馆!

    李时珍几人:“……”

    这是什么时候起的名?

    算了,孩子高兴就好。

    对方听了霍善的介绍后颇为惊讶,似乎没想到自己竟会有这样的际遇。难道这是他痔龄过二十年换来的好运气?

    文士说道:“不知诸位仙家可有奇方治好我这痔疾?”

    原来是痔疮患者,怪不得这么痛苦!

    华佗他们在系统里共享过不少医案,还拿医案内的模拟人体进行过不下万次的实验,倒是挑拣出了三两个按照症状治疗各类痔疮的验方。

    只是对于这种犯痔疮超二十年的患者,还得进一步检查看看需不需要手术治疗。

    以前是没条件割,现在他们不仅有系统提供的手术室,还有华佗这个主刀人在。

    万事俱备,只差一颗老痔!

    李时珍几人一致决定把这个患者留给华佗。

    华佗便问起对方的姓名准备给新患者建档。

    文士答道:“在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时珍:?????

    李时珍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六旬老者来。

    这位就是传说中的东坡居士?!

    华佗几人注意到李时珍的表现,奇道:“你知道这位东坡居士?”

    李时珍道:“哪会不知道,这可是写‘明月几时有’的东坡居士啊!”

    仿佛是觉得光报个词名不够,李时珍还现场给霍善几人献唱一曲。

    苏轼:?

    这个仙人还怪时髦的。

    虽然唱起《水调歌头》来调子和他们宋朝人唱的不太一样,可词是没有变的,可见李时珍是真的知道他这首词。

    霍善虽然不懂品鉴诗词,却也觉得挺好听的,由衷夸起了苏轼:“你写的歌儿真好听!”

    得了“仙人”和“仙童”的夸赞,饶是豁达如苏轼也有些开怀,笑着谦虚道:“偶得之作而已。”

    李时珍却继续和霍善分享道:“我为了研究《苏沈良方》,侥幸读过东坡居士的文集。”

    《苏沈良方》这本书主要是沈适写的,后人发现苏轼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就把苏轼提及过的一些药方也加了进去。毕竟苏轼更有名,加上他的名字肯定更多人买!

    苏轼这人爱到处跑,还特别爱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就没有他没尝过的。就连各种药方,他也格外热衷于尝试,遇到有效的就群发分享给亲朋好友。

    比如他在杭州发现榧子果真能杀死人肚子里的寄生虫,就欣然写了首诗盛赞炒榧子的奇效:驱除三彭虫,已我心腹疾!

    再比如他常年和自己的陈年老痔作斗争,不仅在研究出茯苓芝麻饼这种清淡饮食之余的食补佳品,还宣布自己要戒酒戒肉抢先把自己给饿瘦了,争取能饿死痔疮(主人枯槁,则客自弃去)!

    只是读书人学医大多都是学了个皮毛,真要说苏轼医术有多高超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后世有人研究苏轼临终前给自己用的那几味药,点评说“这也是错”“那也是错”,都十分为这位大文豪惋惜!

    都是专业医家太少惹的祸啊!

    事实上就连《苏沈良方》中沈括本人的那部分,不少人的评价说文化人瞧不起医家,写医书很不上心。

    李时珍本人倒是挺喜欢苏轼的,写《本草纲目》经常引用苏轼的诗文。

    甭管他讲得对不对,反正我先囫囵着给你展示一下大佬对这位药的点评!

    李时珍洋洋洒洒地给霍善介绍了一通,听得苏轼本人一阵沉默。

    不是,我还在旁边,你为什么要讲我误诊我自己这种残酷事实?!

    李时珍似乎也想起了苏轼本人在场,决定换个友好点的话题:“你可知道东坡居士最爱骂的两位皇帝是谁?”

    苏轼:?

    霍善不解地追问:“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