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红楼同人] 我在红楼搞基建在线阅读 - 第99章

第99章

    赵钰正低着头看折子,见薛兆过来喊了平身便沉声道:“薛卿家可看了朕送过去肥皂,你以为如何?”

    “膏体细腻,香气扑鼻,也不知是何等能工巧匠才做出这样的东西。”薛兆小小的吹捧了一下,见赵钰心情很好也松了口气。

    这话虽带着些吹捧的意味,却也是真心话。也不知陛下是从哪里得来的方子,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赵钰闻言放下折子,挑眉看向薛兆道:“正巧,这儿才被打翻了墨,不如你沾上一点儿再用此物洗手一试。你向来管着采买一事,想必这些洗漱的东西都见过用过?”

    薛兆笑着应承道:“陛下说的是。不怕您笑话,天底下十之六七的东西我都见过,更别提这些洗漱用的,内用的往常都是我们薛家选了好的送上去。”

    说完便依言在手指上沾了一点旁边备好的墨汁,内侍举着铜盆给薛兆净手。薛兆将手浸在盆中沾了些水,又搓了搓放在一旁的淡黄色肥皂打出泡沫,不一会儿手指上的墨迹便淡去,手上多了些淡黑色的泡沫。

    “咦?”薛兆洗完手后凑近瞧了瞧,果然已经没有了墨迹。他有些惊讶的展了展手指道:“这肥皂用着手也不干,比香碱块儿好。”

    赵钰面上带着一丝笑意,往后靠坐在龙椅上。寻常人做来显得轻慢,但赵钰这般只让人觉得潇洒慵懒,还带着些许的威势。

    薛兆正要说话,喜春进殿通报道:“陛下,荣国府贾琏来了。”

    “宣。”赵钰又看着薛兆,“你先坐吧。”

    薛兆闻言便小心翼翼坐了椅子的前三分之一,不敢坐实了。赵钰也习惯了官员们这般情态,虽说看着他们这般小心有些不满,但也不至于挑这个毛病。

    他也是当了皇帝后才更能体会到以前未能体会的东西,这世道着实...不正常。他潜意识总觉得人都是一样的人,但很可惜很少有人和他的想法一致,也就和柳安谈得来。

    贾琏穿着自己的六品同知官服,在外面等通传时紧张的额头冒汗。见喜春出来不自觉整了整袖口,险些同手同脚的进去。

    他怕的不是鲜少谋面的表兄,而是生杀予夺的皇权。哪怕知道表兄不会对自己下手,这会儿叫自己来是好事,但潜意识仍是紧张。

    昨晚老太太从宫里回来知道这事还把他叫过去叮嘱了好久,生怕他在宫里冲撞贵人。毕竟谁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怎么看自己这表弟,要是犯事了以贾家的情况也是救不了的。

    “臣贾琏参见陛下,陛下万寿。”贾琏一改往日带着些许轻浮的声音,极力表现的端庄稳重。

    “平身。”赵钰头一次这么近的打量自己的亲表弟,这般看着两人更相像了。再加上贾琏虽然有些荤素不忌,但也都是你情我愿没做出欺男霸女的事,他心里不免升起些许好感。

    赵钰温和道:“你坐吧,今日找你来也是有事相商。正巧你和薛卿家也有些亲戚关系,倒不用我介绍什么。”

    贾琏之妻王熙凤正是薛兆之妻的内侄女,贾琏也要唤薛兆一声姑父的。两人往常都见过,此时一起在宣政殿见面也颇有亲切之感。

    贾琏到底心思活泛些,察觉赵钰的态度后不免顺杆爬,放松了许多。王熙凤此时管着家事,连带着贾琏对这些也有了解,被薛兆带着亲自体验一番肥皂的妙用后也是惊喜连连。

    贾琏也不在意被安排去打理作坊,商虽是贱业,但商与商之间的差别有时候也是很大的。他这样专门为陛下打理买卖生意的都会被安排进内务府做皇商,这便是官身,不算操持贱业。

    当然,名义上这隆记作坊是他这个“皇商”办的,里面的商品要挑好的先进上,剩下的才能卖出去。

    自己如今是六品的同知,却是外放的虚职,也就糊弄不知内情的百姓而已。等自己进了内务府,少说也是从五品,摇身一变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皇帝亲信,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赵钰见贾琏没有排斥的意思也很是满意,又趁势道:“隆记作坊现下只生产各式各样的肥皂和羊毛线、羊毛衫,待会儿让喜夏带你去宫里的小作坊看看。你多了解一番,过几日外面的铺子和作坊装好了便挪到外面。”

    贾琏是贾元春的堂兄弟,自然也知道自家姐姐在做什么,闻言也笑道:“臣晓得。臣在家中时便打理外面的铺子田庄,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

    “那朕便把此事交给你来办。等作坊备好货你便去内务府,正巧薛卿家熟悉招标皇商的流程,让他带着你走一趟即可。”

    “臣领命。”薛兆和贾琏对视一眼,齐声答应下来。

    “薛卿家,到时候怕是少不得和你们薛家的商道、铺子打交道了,只是不知你愿不愿。”赵钰当然知道薛兆肯定愿意,毕竟自己只是要求将货物放在薛家的地方上卖,到时分成即可。

    不过这些自有下面的人和薛兆细细商议,他只管最后拿个总就好。

    “这羊毛和肥皂均是利国利民的好物,臣能参与其中已是面上有光。只要陛下不嫌薛记地方小,臣自然愿意。”薛兆只觉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时间心情舒畅。

    陛下是个心有成算的人,哪怕不清楚货物的定价也能知道不会太高。这些货物放在薛记自然也是让薛记更有名气,又能借着薛记让货物流通到乾朝各地,可谓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