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18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18节

    对北方草原也算是均势,俺达汗是几次打到京畿,但是蒙古人都是来抢劫的,甚至连称霸的意思都没有,就是讹诈一些钱财要求开贡市,最后还接受了隆庆皇帝的册封。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北方明廷,是对边疆异族最后压迫力的时候。

    如今的蒙古人对大明非常恭顺,每年用大量的牛羊战马换取中原的商品。

    辽东的女真人恭顺的如同狗一样,自带干粮给辽东总督效命。

    朝鲜国主全家跑到了大明,求着大明出兵帮他复国。

    大明朝廷丢了一大半的国土,田税比以前少了一大半,但是其他税收却远远超过了田税,而且甩掉了宗室的负担,军队的粮食还充分了不少。

    可以说如果当年明英宗是带着李成梁出征,肯定不会出现土木堡,甚至可以将瓦剌人提前赶出草原。

    偏偏这么不符合规律的节点上,大明快要亡了。

    主要是苏泽崛起太快了。

    东南崛起,几乎是瞬间占据了大明最精华的江南地区,然后迅速占领沿海地区开始疯狂发展。

    又从天津登陆打跑了皇帝,彻底打没了朝廷的权威性,直接将大明朝打到四分五裂。

    这一次已经完全无法用历史周期律来总结了,完全跳出了正常的王朝兴衰变化。

    高拱总结出历史的规律,却在当下这个时代失效了,他闭门不出也就是研究到底这一切是为什么。

    陈以勤到任河南的时候,拜见高拱后,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当时高拱向陈以勤提出这个问题,陈以勤根本无法回答,他只能说苏泽天生逆贼,又侥幸趁乱而起,是千古以来的异数。

    但是现在陈以勤说不定能够回答高拱这个问题了。

    因为这个时代完全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周期,苏泽也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反叛者。

    大明旧的体系,已经完全无法适用整个时代的发展了,无论是官僚体系还是军队,陈以勤几乎都照搬了东南的很多政策设置,才能驾驭住河南。

    而河南还只是一个内陆省份,陈以勤完全无法想象,到底东南那些狂飙猛进的沿海省份,到底会在发展中遇到多少问题,到底会遇到多少千古未有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世界,明廷只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继续当缩头乌龟,继续闭着眼睛不看这个世界,执行锁国政策,并且禁止和外界交流,销毁各种新式武器和纺织机,重新回到朱元璋设计的那个小农经济时代。

    要么必须要改革,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体系。

    而这两条路,都注定是走不通的。

    前一条路东南根本没有给明廷这个机会,如果不组建新军,大明早就已经亡了。

    而后一条路,高拱张居正都试图走了,但是在明廷腐朽的政治框架下,在各方势力的掣肘下,改革速度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另起炉灶的东南?

    这就是一个死局。

    在明白了这些后,陈以勤突然也觉得释然了。

    自己能够在河南抵抗这么久,也算是对得起幼年学习的儒家经典,对得起提拔任用他的嘉靖和隆庆皇帝了。

    大明已经是积重难返,自己已经为大明尽过忠了,没必要再耽误儿子了。

    他儿子陈于陛可没受过明廷的恩情啊。

    在东南发出通令的第二天,开封城内的陈以勤突然下令所有河南新军放下武器投降,并且向整个河南军民发出了《告河南军民书》,说明自己投降的理由。

    东南第五旅的立刻开进开封城,并且接管了陈以勤麾下的新军。

    陈以勤的《告河南军民书》随着东南新军一起,第五旅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整个河南。

    等得到消息的李成梁大惊失色,一边痛斥陈以勤是国贼,辜负了朝廷的圣恩,一边又命令山东的明军“伺机待动”。

    第602章 山东“大捷”

    伺机待动就是按兵不动。

    山东本来有四镇明军,两镇是李成梁最早练的三镇新军中的两支,一镇是李成梁在山东担任总督时候再练的兵,最后一镇则是在李成梁进京担任大将军后,因为山东兵力空虚而收编组建的团练军。

    这四镇的军队虽然都叫新军,但是完全不同。

    两镇精锐在山东被叫做大明新军,它们的番号也是大明新军第一镇和大明新军第二镇。

    李成梁在山东组建的叫做山东新军,它的番号是山东新军第一镇。

    最后收编团练组成的叫做厢军,它的番号是山东新军第二镇。

    三种叫法,同样是当兵,待遇天差地别。

    大明新军是李成梁的心头肉,是他能够执掌大明朝政的底牌,待遇上也是最好的,每天可以吃三餐,每餐都能吃白面馒头,两天都有一顿肉食,训练用的也是实弹,住的营地也是济州城附近精心修建的军营,这些军营因为已经修建多年,大明新军的待遇又好,所以在军营周围形成了市集,甚至比济州城内都要繁华。

    如果大明新军是李成梁的亲儿子,山东新军就是干儿子了,山东新军的驻地在更加前线的地方,住的军营是老旧明军的营地改造而来的,每天只能吃一顿馒头,剩余的时候都是窝窝头,五天才能有一顿肉食。

    用的武器也是大明新军淘汰下来的,平日里的训练也就是举着枪操练一下,火炮也没有几门。

    待遇最差的就是厢军了,这些军队基本上和团练一个性质,原本都是山东地方上自己练的武装,被李成梁整合而成的。

    这里面人员复杂,有一些是山东各县的地痞无赖,被当地的官府抓进去当兵的。

    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类,进入军营也是眼红大明新军的待遇,本身又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军纪相当的差。

    这些军队中也有一些为了明廷自愿参军的本地乡绅子弟,还有一些是为了在乱世中投机的投机分子,这些人进入厢军之后发现待遇差,而且李成梁也没有把他们当做主力亲信,这些人也迅速腐化堕落。

    山东的地方官员也知道这些厢军的德性,所以将他们安置在和东南对峙的前线地区,都是距离城市比较偏远的地方,防止他们滋扰地方。

    厢军要自己种地,隔三差五才能吃一个窝头,肉食根本没有,武器还是明军淘汰的老旧鸟铳和大刀大枪。

    这种军队就不要指望他们真的能打仗了,他们更多的工作就是在前线种田。

    所以山东虽然有四镇的新军,但是待遇上却天差地别。

    李成梁的军令到了山东,要求山东各军伺机而动。

    而李成梁离开山东的时候,也害怕自己的继任者和自己一样,割据山东成为下一个大将军。

    所以他为了平衡,取消了山东总督和新军大臣这个职位。

    山东的军政事务,由山东巡抚和四镇统制官一同商议解决。

    这一次是军务,山东的民政官员自然不用出席,但是四镇统制官坐在一起,同样也没谈拢任何话题。

    李成梁的本来用意,是要求四镇统制官互相制约,不要形成一个军头。

    但是现在到了真正需要出兵的时候,四镇统制官坐在一起,却也没办法商议出一个有效的结果。

    首先是厢军的统制官先说:“东南贼军直扑河南,徐州的防务肯定是空虚的,这时候应该以精锐之师攻打徐州,我山东新军第一镇和第二镇在后方接管城市,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明新军第一镇的统制官立刻不满的说道:“徐州虽然空虚,但是东南贼在徐州修建了战壕和棱堡,又有大量的火炮防守,还有火车运输其间,一座城市遇到攻击,多个城市一同支援,根本不是我们山东这点兵力能够打下来的。”

    “我们应该出兵在徐州周围袭扰一下,厢军熟悉地形,你们长期在前线,出动掠夺一些人口和粮食回来,就能向大将军交差了。”

    厢军统制官一下子站起来说道:“你也知道东南贼防守森严,我们厢军的火枪还没配备齐全,现在去不是送死吗?”

    “要我们出动,先把你们第一镇和第二镇克扣的武器给我!”

    李成梁为了让手下不要团结起来,故意制造了很多矛盾。

    比如装备上有限给嫡系的大明新军二镇,淘汰装备给山东新军,最差的装备给厢军。

    厢军多次提出要更换装备,都被上面拒绝。

    如此下来,各镇之间的矛盾深厚,为了武器人员和物资争抢不已。

    果然这一次的军议又是不欢而散,等到李成梁的第二道军令传来,明确要求在山东的四镇新军同时出兵攻打徐州,这些统制官们才不情不愿的集结军队,开始向前线开过去。

    厢军自然是故意在前线拖拉,始终在等后面的大明新军。

    而大明新军磨磨蹭蹭出济州城,就听说河南全境投降的消息。

    等到大明新军慢腾腾的抵达前线,已经是半个月过去了。

    四镇统制官再次开会,决定各出两千人,加上拉来的壮丁,凑上一万二千人,给他们发赏钱向东南贼的阵地发起冲锋。

    如果对方真的防御薄弱,四镇再派出精锐前进。

    一万二千人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队,就连部队的指令都没办法统一,军事素质更是层次不齐。

    这样的军队就连列阵都列不明白,最后也被驱赶着冲向了东南新军的棱堡和堑壕。

    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早就已经严阵以待的东南新军立刻枪炮齐鸣,炮弹准确的落在这些冲锋士兵中,大量士兵还没有冲到第一道堑壕,就被枪炮夺走了性命。

    这下子可把四镇统制官都给吓怕了,他们立刻带领军队后退,在距离前线更远的地方布置防线。

    事后清点,带出去的一万二两千最后只回来了两千人,被抓的壮丁听到炮火一响,立刻抛下军队冲向东南军队投降,厢军也跟着投降,这才引起了连锁崩溃。

    四镇统制官想了想,只好给明廷上书——山东大捷。

    第603章 这个办法好

    对于徐州的守军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明廷的例行进攻,当年李成梁在山东的时候,隔上一段日子就会来这么一次,然后再继续消停一阵子。

    只是让防守的将领没想到,这一次山东那边的明军表现竟然这么拉,一开炮队伍就溃散了。

    留守在徐州的第五旅参谋长王如龙哭笑不得,这场仗己方的战损几乎没有,反而多了两三千投降的俘虏。

    如果不是有大都督府的军令,要求徐州守军不可以轻易出动追击,王如龙都想要亲自带兵杀出去了。

    王如龙看着自己日常佩戴的大刀,内心是非常复杂的。

    第五旅的骨干是当年胡宗宪在浙江练的兵,王如龙曾经是戚继光麾下的猛将,一把环首大刀用的出神入化,当年在战场上用这把刀砍过倭寇的,死在他刀下的倭寇也有十几个。

    可是随着新军的发展,火枪开始成为步兵的主战武器,刀剑逐渐被淘汰,如今新入伍的士兵都对射击训练很上心,对于使用刀剑根本没有兴趣。

    王如龙是参谋长,也是经过几次军校考核才被提拔上来的,对于枪炮战术也是很精通,但是他在炮击之后还是会遗憾,那个在战场上搏杀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王如龙并不反对射击和炮兵训练,也不反对在战场上使用火器,只是他一直坚持第五旅保留近战武器的操练。

    在他看来,战场上最后的搏杀一定是用刀剑来进行的。

    王如龙恨不得拿着大刀上前线去砍一顿,可是炮兵和火枪手参战之后,战斗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自己这把大刀,还有饮血的机会吗?

    紧接着,大量的报表和文件都送到了王自如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