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524章

第1524章

    刘协莞尔一笑。“周公不担心她们是红颜祸水?”

    周忠摆摆手。“那都是些迂腐之辞,不足取信。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算是红颜祸水,只要天子圣明,她们也不能为祸。桀纣自为桀纣,与红颜何干?”

    刘协大笑,走上台阶,挽着周忠的手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亦如此。周公能不为旧习所缚,与时俱进,当为天下楷模。”

    周忠红了脸,连忙说道:“陛下谬赞,臣不敢当。每每回想昔日之事,臣都愧不能当,彻夜难眠。”

    刘协拉着周忠来到院中,一边欣赏挂好的灯笼,一边问起周忠一路上的见闻。对周忠的本职任务,他倒是没问几句。相关的情况,周忠在奏疏中已经提到,真正的会审,还要等贾诩、张济一起来商量。

    说了半晌,刘协才想起韩融。得知韩融中途去见老朋友刘熙,他也有些意外。

    刘熙不是什么名臣,却是个大学者。他所著的《释名》等书,刘协前世也曾略翻过几次,知道这是一个博学之人。在此之前,他也从交州来的消息中听过刘熙的名字,却不知道刘熙已经到了泉陵,还要在泉陵建学堂。

    周忠多少有些意外。“陛下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刘协更意外。“我应该知道吗?刘熙虽曾依附士燮兄弟,不过是求衣食而已,与政务无关,也没有为谁说过话。”

    周忠释然。

    他听人说起,天子身边有专门的消息渠道的,只是规模、人员不明,是真是假,也没有说得清楚。但他相信,天子不会只依赖大臣的奏疏,肯定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这多少有点让人不安。

    倒不是天子不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而是这种密探式机构天然让人不安。如果天子用他来监视大臣,那就更是灾难了。

    但是听天子这意思,他显然对刘熙这样的学者并不在意,甚至对整个交州的事也没太在意。

    “臣冒昧,敢问陛下打算处置士燮兄弟。”周忠顺势问道。

    刘协想了想。“这个还真没想好,司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没想好?”

    “是啊,这又不什么特殊事件,以前有过,以后还可能有,有什么好惊讶的呢,按既定章程处理就是了。”刘协顿了顿,又道:“不过为士燮求情的倒是有不少,稍后我让人将相关的文书转给周公,周公一并处理了。”

    周忠心里咯噔一下。

    天子看似笑容满面,谈笑风生,对士燮兄弟不太在意,只是要求他按既定章程办。可是稍微一想,就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按照现有的条文,士燮兄弟算是谋反,而且不能按照之前处理董卓旧部、袁氏兄弟以及刘表等人的办法来。

    那可不是既定章程,而是特事特办,是朝廷实力不济时的妥协。

    换句话说,如今形势不同了,朝廷实力足够,天子要借此机会严惩士燮兄弟,明正典刑,重申朝廷法度。

    不仅如此,天子还要处理那些为士燮兄弟求情的人。

    为谋反的人求情,这可不是轻罪,弄不好会按同罪处理,那就是抄家灭族。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异乡旧知

    见周忠沉默,刘协有些诧异地问道:“周公觉得不妥?”

    周忠权衡了利弊,躬身说道:“陛下所言,自有道理。只是董卓残暴,滥杀无辜,陛下尚能记功忘过,录其旧部,为朝廷所用,才有今天之复兴。士燮兄弟虽割据交州,不听朝廷号令,却无虐民残生之暴行,如今又举城而降,处罚不宜过重,免使天下误解。”

    “误解?”刘协无声地笑了。“是觉得朝廷欺软怕硬吗?”

    周忠不敢正面回答,只能以沉默应对。

    刘协倒也不意外。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他已经知道这些老臣的通病了,不能做太高的要求。周忠为人倒也算不上坏,只是习气太重,很难彻底的改变。

    移风易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急不来。

    “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倒也不必急于一时。”刘协背着手,缓缓而行。“说起董卓及其旧部,我倒是有点想法,愿和周公商榷。”

    周忠跟了上去。“请陛下垂示。”

    “设有一人,不知诗书,唯知杀戮。又有一人,知书达礼,言必忠义。两人皆叛,谁人罪重?”

    周忠略作思索。“同罪。”

    “同罪?”

    “同罪。”周忠咬咬牙,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论迹不论心,论心古来无圣贤。”

    刘协盯着周忠看了半晌,放声大笑。“周公,你最近的进步很大,令人欣慰。”

    周忠将信将疑,不知道天子说的是真话,还是调侃他,只好尴尬地笑着。

    说话间,钟繇已经帮大桥、小桥写好了灯笼,书画俱佳。不仅小桥惊喜连连,一向稳重的大桥见了,也是爱不释手,都有些舍不得挂出去了。

    见刘协与周忠说些闲话,小桥提着一盏灯笼过来,喜滋滋的说道:“陛下你看,钟令的书画堪称神品,当与蔡令史父女抗衡,比梁孟皇、师宜官辈强太多了。”

    刘协接过灯笼,仔细欣赏了一番,非常赞同小桥的观点。

    “周公觉得呢?”

    “臣对书道一知半解,只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何处。”周忠抚着胡须,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