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玄幻小说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在线阅读 - 第515章 辽东大战

第515章 辽东大战

    朱慈炯开始朝鲜攻略,崇祯也站在了盛京内城的崇德殿正门前。

    “二十年了。”看着并不算太雄伟的崇德殿正门,崇祯喟然说道,“朕至今还记得即位之初,召袁崇焕于平台奏对。”

    “当袁崇焕说五年即可平辽时,朕心下那个高兴。”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在当时,朕是真相信袁崇焕能说到做到,真能在五年内平定辽东,彻底的解决建虏之乱。”

    “但是袁崇焕终究没能够平辽,他终究是食言了。”郑芝龙说道,“如今二十年过去,反倒是圣上自己打下了辽东。”

    “欸,郑卿你这话可就说错了。”

    崇祯摆摆手说:“辽东乃是有贞打下的,不是朕。”

    徐应伟连忙说:“臣能得以打下沉阳城,其实并非臣之功,第一仰赖圣上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然后是将士用命。”

    崇祯身为皇帝,却不贪臣之功。

    徐应伟为臣子,却也不肯贪天之功。

    看着崇祯和徐应伟在那里互相谦让,郑芝龙也是心生感慨,这样的君臣真是不多见,两相对比,他是不是太过于在乎功名利禄?

    徐应伟又说道:“更何况,臣也只是打下了沉阳,而没有完全平定辽东,在没有平定科尔沁蒙古诸部之前,辽东仍有反复之虞。”

    “有贞说得对。”崇祯道,“现在就看多尔衮会如何选择了,多尔衮若不肯发兵来救,我们就挥师北上解决科尔沁蒙古,多尔衮若是发兵来救,那我们就在辽东与建奴堂堂正正打一场野战,三十年了,东事也该做个了结。”

    自老奴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到今年正好是三十年。

    “与建奴野战?”听到这,郑芝龙和徐应伟等都有些错愕,怎么是野战?

    要知道自从浑河血战之后,明军就再没有跟建奴打过野战,松锦大战中,洪承畴率辽东八镇总兵出援锦州,也是走到松山之后又跟建奴打成了防御战。

    之后历次大战,徐州大战,山阳血战以及阎应元守大沽口,都是防御战。

    谷亭镇大战勉强能算野战,但建奴只动用了骑兵,没有动用步兵及炮兵,所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野战。

    所以无论是郑芝龙还是徐应伟,都没有想过崇祯竟然会选择在这时候在辽东与建奴打一场堂堂正正的野战。

    “对,与建奴野战!”

    崇祯也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明清两国之争,不是单纯的军事之争,而是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民生的体系之争,面对体系之争,国民信心就尤为重要。

    直到现在为止,大明百姓甚至官员其实都是畏建奴如虎。

    甲申国难之后,虽然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包括勤王士子在内,大明几乎所有的官绅百姓都认为,明军也就打防御战能够打胜仗,打野战肯定打不过建奴。

    这点,从郑芝龙刚才的表情就能看出,甚至徐应伟也是信心不足。

    军队的自信比金子都珍贵,全体国民的群体性自信尤其不可或缺。

    所以,必须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大明的将士,告诉大明的官绅百姓,明军不光可以在防御战当中打败建奴,更加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建奴。

    眼下的辽东大战,就是树立信心的绝佳时机。

    为此,崇祯甚至于不惜放弃结硬寨、打呆仗的总体性战略。

    郑芝龙却还是有些担心,皱眉问道:“圣上,此时与建奴野战会不会太冒险?”

    崇祯反问道:“那你说什么时候与建奴野战不冒险?若是不出现意外,早则明年晚则后年,大明就一定会大举北伐,那时候肯定避免不了与建奴野战,郑卿你说,是此时先与建奴来一场中等规模的野战好呢,还是等到北伐之时,上来就与建奴决定性野战更好?”

    “那自然是趁现在先与建奴来一场野战为好。”郑芝龙不假思索的说道,“如此也好积累一些野战的经验,那么等明年或者后年北伐之时,也就有了底。”

    “最为重要的还是信心。”崇祯说道,“若是北伐决战时大明将士仍信心不足,那么最终战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如若我大明将士对北伐胜利充满了信心,那么赢得北伐的可能性也就会极大的提升。”

    这事或许是崇祯想多了,但是为了打赢决战,再谨慎也是不过分。

    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简单,这次辽东大战大明输得起,但是明年或后年的决战,大明输不起,一旦输掉明后年的决战,不说从此北伐无望,但是拖个十年八年却很有可能,崇祯不想浪费这么多时间,他的时间可是宝贵得很。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臣明白了。”徐应伟说道,“此次辽东之战,就是树立信心之战。”

    “对,这就是树立信心之战。”崇祯肃然说道,“就是拿这次辽东大战树典型,昭告全体大明将士,同时也昭告大明所有官绅百姓,明军不仅可以在守城战中击败建奴,也可以在野战中打败建奴,明军无所畏惧、不可战胜!”

    ……

    与此同时,多尔衮大军刚走到山海关。

    此次出征,多尔衮足足带了六万正兵,其中八旗满洲一万,八旗蒙古一万,八旗汉军两万,绿营两万。

    不久之前,多尔衮听取了洪承畴等人的建议,根据绿营兵及八旗兵的特点,对军队构成做了明晰划分。

    未来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将全部换装燧发枪,成为火枪兵。

    当然,现阶段清军总共也只有5万支燧发枪,要让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全部换装暂时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分批换装。

    还没换装的仍旧以大稍弓、斩马刀等作为主要的作战武器。

    但是此次跟随多尔衮出征的一万八旗满洲和两万八旗汉军已全部换装,现在手上拿的都是燧发枪,只不过大稍弓和斩马刀也被保留下来。

    八旗蒙古因为其兵种特性,主要用于追击扩大战果,所以仍保留骑射。

    绿营兵除了辽东镇、大同镇等三十镇,多数绿营的战斗意志都很薄弱,到了战场上后经常性一触即溃,鉴于此,多尔衮就对绿营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整,原辽东镇、大同镇的三万绿营兵被抬旗为八旗汉军。

    所以现在,八旗汉军已经增加到182个牛录。

    而且这182个牛录,都是满编的300人牛录。

    现在姜瓖、吴三桂和王辅臣他们也已经是八旗汉军的一员。

    再然后剩下的9万绿营兵,除了镇守地方的6万绿营兵外,驻扎在北京的另外3万绿营兵已经被多尔衮改编成了炮兵。

    未来镇守地方的6万绿营也将会被调到北京并改编为炮兵。

    今后绿营将成为专职炮兵,此次跟随多尔衮出征辽东的两万绿营就都是炮兵。

    这两万绿营装备了足足千余门大炮,其中红夷大炮两百门,佛朗机炮两百门,骆驼回旋炮四百门,除此之外还有六百门虎蹲炮。

    因为携带了一千多门火炮,尤其是携带了两百门重量超过两千斤的红衣大炮,这严重影响了行军,使得清军每天只能走三十里。

    所以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天,清军却仅仅只走到山海关附近。

    洪承畴就忧心忡忡的说道:“主子,按这个速度行军可不行,从山海关到盛京还有足足八百多里,至少还得走一个月。”

    “一个月都未必能走得到。”范文程接着说道。

    宁完我抹了把脸上的雨丝,也说道:“这阴雨一时半会恐怕还停不了,未来这半个月辽西的道路只会更加的泥泞难走。”

    多尔衮沉声道:“所以你们的意见呢?”

    侯方域回答说:“主子,红衣大炮和佛郎机炮太过笨重,就不带了吧,只带骆驼回旋炮和虎蹲炮就够用了。”

    “朝宗说的对。”洪承畴点头附和道。

    “有骆驼回旋炮和虎蹲炮,就足以破掉明军的空心方阵,野战可无虞。”

    “佛郎机炮可以不带,但是不带上红衣大炮,如何攻城?”多尔衮却有些担心,“如果明军死守盛京不出,岂非拿他们毫无办法?”

    “可多带几万斤火药。”侯方域建议道。

    洪承畴也说道:“不错,挖一条或者数条地道直通城墙下,再埋以数千斤甚至上万斤火药一样能炸开城墙,无非就是多花费些工夫。”

    “怕的就是这。”多尔衮皱眉说道,“长期围城不光费工夫,更费粮食。”

    银子其实还好,大清其实不缺银子,但是粮食是真的缺啊,真要是在盛京跟明军相持一年半载,长时间给正兵杂兵发战时口粮,这个消耗属实有些大。

    见多尔衮提及粮食,洪承畴、侯方域等就很识趣的闭上嘴巴。

    因为这是个无解的难题,他们再是足智多谋也是没有办法解决。

    想到这,洪承畴便不免又心生感慨,崇祯是如何解决军粮供给的?

    要知道崇祯除了往辽东增兵两万外,更往徐州战场增兵了二十万,再加上此前驻扎在归德以及开封府的三十多万人,这么多兵,竟然也能养活得了?好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