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在线阅读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81节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第81节

    文创店一游显然给了王阿姨足够的灵感,她在橙色软件上下单,给顾熠买了一堆兆头很好的文具,顾熠的笔和纸因此大换血。

    好在她没有下手买黄金搭档和脑白金,核桃和各种健康的坚果倒是给顾熠带了不少,顾熠家里都快堆成山了。

    他其实不太爱吃坚果,也不太相信以形补形这个理论,家里的坚果吃不掉,他决定带到工作室去。

    结果———

    他人还没结束假期,就听袁承兴冲冲地和他介绍,说为高考生准备了一份补脑套餐。

    顾熠:“……”

    他觉得,少给他安排工作才是真正的补脑。

    把这些场外的工作抛到脑后,顾熠继续梳理自己的复习清单。

    复习进行到现在,对于历年出题的风格,还有考卷上的重要知识点,顾熠已经烂熟于心,不过题目他还在继续练,要在考试前保持答题的手感。

    顾熠固定一天四张练习卷,通常白天就能够写完,遇上最后一道大题难度很高的时候,顾熠会练到晚上。

    他的复习过程倒是顺顺当当,唯一不好的就是顾熠附近没有同龄的考生,没有一起练题、讨论的搭档,遇上难题,顾熠要么自己思考,要么去问老师。

    当然,作为重活一世的成年人,顾熠的心态也和正常的高中生不同,面对高考这件事,他没有了高中时代的忐忑与紧张,多了一分沉稳在。

    回s市的前一天,顾熠收到了孙有明发来的邮件,其中一个是唐懋导演新作的剧本,另一个则是张繁导演、严锡泽主演的新作。

    唐懋的新片偏文艺性质,比《一枚信笺》更文艺一些,讲述了一个乡村老师的一生———故事的着眼点全在男主角身上,几乎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故事。

    收到唐懋的邀约后,顾熠去看了对方以往的作品。

    他只能用四个字表达自己看完作品后的感想———艺术大师。

    人物的交流与冲突、情节的紧张刺激并非唐懋的长项,对方擅长的是镜头语言,是精致到仿佛长卷一般的画面,于平淡之中展现人物的一生。

    唐懋擅长描绘普通人,这是他的优势,也是劣势———新人导演时期,唐懋几乎拿遍了所有新人类的奖项,可在票房上,唐懋的成绩却可以用一败涂地来形容。

    他所刻画的平凡人生,并不是观众们所喜欢的平凡人生。

    但递到顾熠手里的本子比他原先的作品更充实一些,对人物的刻画更精细了,撇开票房这些因素不谈,这的确是一个清新的好剧本。

    或许是对艺术本身缺乏了解的缘故,顾熠并不是很喜欢一些文艺电影,他觉得这些作品只是批着一层文艺的外壳,内里却在疯狂地洒着狗血,有一些甚至连基础的逻辑都没有。

    “孙导,我觉得这个剧本很好。”

    “你打算接?”孙有明回复得很快。

    “嗯……”

    “那就接,多尝试些角色更有意思。”

    张繁的新作则是一部悬疑枪战片,有推理情节,也有打斗场面,顾熠只看了半个小时剧本,就果断把这个角色接了下来。

    比他当初接《一枚信笺》要果断得多。

    怎么说呢?疯批反派这种角色并不多见,何况张繁剧本的细节足够缜密,演起来必然会很有意思。

    云星奖颁奖典礼之后,孙有明给顾熠和严锡泽、张繁牵了线,让三人在典礼后台见了面,张繁当时提了新角色的事,不过顾熠手头没有剧本,并不清楚对方所说的新角色是什么类型。

    这会儿剧本到手,顾熠总算明白了,这个剧本为什么会吸引严锡泽去接。

    张繁回复消息也很快:“那就说定了,拍摄大概4月份开始,你的戏份推迟一些,到6月份怎么样?”

    “应该没问题。”

    高考在6月上旬,和进组应该没有时间冲突。

    顾熠这边和张繁敲定了时间,其余细节就交给孙有明负责,他的影视约签在对方那里,有剧本来找顾熠,都由孙有明来把关。

    顾熠做完一套理综题,正要把试卷整理好带回去,手机忽然又响了一下。

    还是张繁。

    顾熠本以为对方有事忘了和自己说,谁知张繁问的内容是:“小顾,你和岁月影视的辛如晨是不是有矛盾?”

    顾熠有些茫然。

    《一枚信笺》拍摄结束到上映的那段时间,他的确听说辛如晨试镜过沈遥这个角色,之后《一枚信笺》和《瀚海》成为了暑期档的票房竞争对手,《瀚海》狠狠踩过一波《一枚信笺》,只是《一枚信笺》票房后来居上,反倒把《瀚海》给超过了。

    除此之外,顾熠和辛如晨并没有任何接触,他甚至连辛如晨本人都没有见过。

    孙有明倒是和顾熠提过两句辛如晨,但提得不多,只过说他当初没用对方的理由。

    张繁见顾熠回得笃定,发了一句:“你平时多注意注意他。”

    张繁邀请顾熠出演新片的事还在保密阶段,不知为何被岁月影视知道了,这个本子有严锡泽参与这事张繁倒是没瞒着外人,毕竟阵容出色,电影才能拉到更多投资。

    岁月影视那边原先就在替辛如晨争取这个角色,听说张繁的意向人选是顾熠后,那边愿意零片酬出演,岁月影视甚至还可以追加一部分投资。

    如果顾熠没有在影坛崭露头角的话,辛如晨也在张繁的考虑范围之内,可顾熠愿意加盟的话,他自然成为了张繁心里的第一人选。

    辛如晨那股迫不及待挤掉顾熠的劲儿让张繁留了个心眼,特意发消息提醒了顾熠一句。

    顾熠或许觉得自己没有和对方结仇,但在娱乐圈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却很可能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顾熠的横空出世对某些演员而言并非好事。

    ……

    顾熠上网搜了辛如晨的名字。

    作为演员,辛如晨的履历着实漂亮,大大小小的奖项始终没有断过,去年暑期档《瀚海》票房虽然大败,辛如晨却拿了国外卡尔文电影节的男主角奖,他还在母校京影的校庆上担任了主持人和影展评委,口碑所受的影响并不大。

    顾熠入围影帝提名的那段时间,辛如晨粉丝冒头的次数略微少了些,可顾熠冲击影帝失败,辛如晨所斩获的最佳男配仍是年轻演员能拿的最有分量的奖项。

    辛如晨的粉丝一边酸溜溜地提起顾熠的影帝提名,一边又强调,提名只是「提名」,拿奖才是真正的赢。

    更有人借吴庆春踩起了顾熠。

    “吴庆春能拿最佳男配,顾熠只有提名没能拿奖,不就是说他在《一枚信笺》里的表现被吴庆春吊打吗?”

    “能麻烦顾熠拿奖之后再在辛如晨面前吹吗?现在的顾熠根本不够格,谢谢。”

    “顾熠以为拿奖就能高辛如晨一头,可惜你没那个命捏。”

    辛如晨的粉丝不认为顾熠能二提云星奖,《一枚信笺》那样的剧本是可遇不可求的,顾熠只是运气好才接到了角色。

    如果辛如晨能出演沈遥,入围云星奖影帝的就是辛如晨了。

    顾熠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些发言。

    他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和辛如晨对标,对方粉丝还说得那么煞有介事,好像顾熠真的和对方发生过多么激烈的冲突。

    他带着疑惑去问孙有明。

    孙有明道:“你先好好准备高考,别在其他事情上耗费心神。”

    顾熠:“我知道自己的八卦还不行吗?”

    孙有明毕竟是有涵养的导演,对这件事的描述十分之简略,他另外还告知了顾熠一个新消息:“工作室签了一个新人,你也认识。”

    顾熠:“啊?”

    “老吴。”孙有明道,“他签约咱们工作室也和你有关系。”

    顾熠立马去问了吴庆春。

    他清楚吴庆春和辛如晨签的是同一家公司,辛如晨的事问吴庆春比孙有明更快,但如果吴庆春还签在岁月影视,顾熠就不太好意思去问了,现在他内心没有任何顾忌。

    听完吴庆春的描述,顾熠相当震惊。

    “我什么也没做……吧?”他忍不住有些怀疑了。

    “你确实什么也没做。”

    吴庆春实在是看不惯经纪人和辛如晨现在做的一些事,云星奖颁奖典礼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和岁月影视解约的事。

    他这个年纪的演员其实也不太需要经纪人,毕竟他不存在所谓的职业规划,只要有个人替他整理整理工作邀请就行。

    吴庆春和岁月影视之间的合同不复杂,他没有商业合约傍身,岁月影视的抽成是市场价,他的片约也没有多到岁月影视非拦住他不肯他走的程度。

    他愿意解约,孙有明工作室这边也愿意签他,二者一拍即合,吴庆春就签约了孙有明工作室。

    但对岁月影视而言,这算是新仇加上旧恨了。

    就算顾熠什么也没有做,也不妨碍岁月影视把一切事情的源头归于他。

    顾熠:“……”

    他只是一个备战高考的无辜吃瓜群众而已。

    顾熠忍不住问孙有明:“我接了张导的新电影,不是会把人家得罪得更深吗?”

    “你又不靠他吃饭,你怕什么?”孙有明满不在乎,“输了就堂堂正正输,谁也不会说什么,一输就搞小动作,导演愿意用他倒也罢,不用他就背后放冷枪,谁还敢和他合作?”

    孙有明为人大度,就算岁月影视黑过《一枚信笺》,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一枚信笺》票房大赚后,他就更没必要和对方计较了。

    他赚的钱是真金白银,对方亏的钱也是真金白银,谁亏谁哭,谁心里有数。

    但孙有明不计较,不代表圈子里没人把这件事看在眼里。

    导演们选角固然会有暗箱操作,但为电影本身考虑,他们还是会尽量找到最合适的演员,而落选的演员这次不合作,下次却未必不会有合作的机会。

    《一枚信笺》和《瀚海》是竞争对手,《瀚海》买点《一枚信笺》的差评也是电影上映期的正常操作。

    可演员因为没选上某个角色就黑对手演员、黑电影的,这在电影圈里也是少数。

    一时是爽快了,后续的影响却难以估量。

    第76章 076 采访

    “顾老师,新年好!”

    “新年好!”

    顾熠回来的距离最短,他却是最后一个到的。

    几人一年里能有近三百天都在一块,过年回去了几天,却依然有种很久不见的兴奋感。

    “给,特产。”

    “我妈做的包子,扛了老远带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