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55节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55节

    至于精英教育….

    如此看来,门阀政治在本朝估计是结束了。李世民心下道,如今的科举制度还是得改!

    而且要大改!

    他脑子里思绪万千,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旁边的李治有些担忧,赶紧命旁边宫人呈上毛裘来: 父皇,可要召孙道长前来诊脉?父皇这几年的身体显然大不如前了,他看着十分忧虑。李世民: “无妨,不过是咳几声罢了。”

    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能活到现在,已经比之前仙画所预言的多了好几年,该知足了。不过,他眯起眼睛,拍了拍身边李治的手。要趁着这两年把该改的都改了才好,让稚奴到时候也省去一些功夫!

    【唐朝之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贵族以及士族子弟。】【周朝从上到下的阶层是这样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贵族垄断着绝对的权力,并且通过世卿世禄制将这种权力沿袭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受教育的权力。】

    贵族的牛车和马车在街道上行过。

    周围衣着寒酸甚至称得上褴褛的平民和贱民都赶紧的跪地,低头向其行礼。一方光鲜亮丽,一方麻木疲累。

    宛如两个世界。

    【也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才会引得世人拜服。还有孟子,其祖上就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所以居住环境这才会比较糟糕。】

    【待到咱们迷人的老祖宗一统天下的时候,虽然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型的教化活动,但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吏坐于中间,周围还坐着一圈人,正在听他讲本朝律法。“都听清楚了,日后若是知法犯法,可别怪我铁面无私。”周围的黔首们连忙点头。

    而

    另一处宅子吏,秦吏带人踹开了宅子的门,片刻后从里面押出了形容狼狈的几人:不顾律法,聚徒讲学,私设学堂,我看你们胆子也忒大了!

    “都押走!”

    【在耕战体系下,除了农民和士兵,其他人都不重要,秦始皇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别犯法,别惹麻烦。】

    【关键是,秦朝的律法又相当的繁复。】

    【所以,这样的一个教育制度,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合理的,只是和我们现在说的教育又有些不同,更像一个普法行动。】

    赢政颔首: “确实如此。”

    之前大秦一直奉行的是商鞅的思想,愚民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嬴政往日觉得大部分的国民的确无需开智,只需要懂得律法,老老实实的不生事,才是最好的。

    但现在他的想法已经有所不同,早已被仙画所展现出来的后世的繁荣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科技所诱惑。

    哪个帝王不想要自己的国家变成那样子呢?扶苏对他行礼道: “父皇,大秦的教育方针的确该变了?”

    嬴政不动声色: “你认为要开民智?变成后世那样,即使是路小柒一普通女子都可以对政事和朝廷大事评头论足?

    扶苏听到他淡淡的口气,心下一惊,但仍然点了点头: “儿臣认为的确该如此。”虽然他也并不是特别适应,但理性告诉他,开民智是正确的道路,利大于弊。

    嬴政继续问,略微压低声音: 即使开民智之后,像后世那样,王不将王?皇不是皇?扶苏悚然,惊愕抬首。

    这是之前他们都想到了但一直都并不敢提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却从父皇的口中听到了。他看到了嬴政平静的眼神。

    嬴政看他一眼: 想好之后,再回答我。

    扶苏深深行礼: “唯。”

    【至于上层人士们,和周朝的时候一样,君子六艺还是必修的功课。】

    礼、乐、射、御、书、数。

    一个合格的君子或者说士卿子弟,需要懂礼节,懂诗书,懂六乐。

    穿着周朝服侍的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仪态端庄,出入各大祭祀以及重要场合都不疾不徐,礼节周到。

    他在家中手不释卷,出口成章,还能抚琴来陶冶情操。他还需要懂得基本的算数。

    武力值方面也不能放下,需要懂得射箭,最好是五连射,另外,驾驭马车甚至是战车的技术也要精通,要能做到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路小柒最后放了一张恶搞的男子仪态全无葛优瘫的照片。写上三个字: 好累啊!

    【题外话,其实君子六艺是个好东西,文武兼修,简直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素质教育。只不过,因为太精英了,所以在后面也只是徒有其名而丧失了其形,读书人变得一个比一个弱鸡。】

    【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们这时候倒是和你们的圣人比一比啊!】

    高大如壮汉的孔子正在射箭。

    周围旁观的人群像是墙一样,将道路堵得死死的。一箭飞射而出,正中前方标的物。

    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西汉。

    董仲舒的面色有些古怪。

    此时,他本正与新收的弟子司马迁一起研究经卷典籍,一时忘记了时辰,猝不及防的遇到了仙画开播。

    司马迁的眼睛亮闪闪: “我听闻孔子高大,长九尺有六寸,果然如此。”

    董仲舒幽幽的看向他: “此人不过是伶人扮演而已。”

    司马迁佯装没听见。

    不管,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孔子。

    他噗嗤一笑,见董仲舒望过来,忙道歉:“老师,我只是想到了仙画之前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解读。

    把人打得快要死了,他说话就好听了。董仲舒黑脸: ……

    司马迁见状轻咳一声,摆出端方模样,叹道: “君子六艺,如今能够真正践行的,可也太少了。

    有几个能文武双全,那得是举世无双的人物才行啊!

    其他朝代的书生们同样愤愤道: “这是看不起我们读书人!”“就是,平日读书已经够累了,哪还有时间去练其他?”“而且,穷文富武,这射箭骑马驾车可不是谁都能练得起的!”

    有人幽怨道。

    就连古琴,也都是有钱人家才能有的喜好。

    这时候

    才有人反应过来: 所以,之前的是贵族教育,而现在的是精英教育!这就是区别。

    【时间到了西汉,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政策对后世造成的坏处我们之前讲了一堆,这次来讲一点它的好处,那就是它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儒家重教化嘛,而且当时的发起人大儒董仲舒正是一位出名的教育家。】

    【这个时候,涌现出了很多的官学以及私学,还有各种大儒们的经馆、精舍等等。可以说,选择性还是蛮多的。另外,汉武帝求贤若渴,开始将官学和取士开始联系起来,更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一群汉朝的学子正在大儒开设的经馆中高谈阔论,对时事以及典籍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尾声的时候,大家开始讨论起自己的去处。

    一些人拿到了师长的推荐信,打算去太学继续进修,为日后的出仕推举做准备。

    一些人则打算直接拜师在大儒门下,成为亲传弟子。

    还有一些人打算回到家乡,在庠、序里谋一个讲学的职位。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这样的选人准则大概就是从这里起的,而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面的科举制度。】

    【可以说,整个华夏王朝,成也它,败也它。】【是非功过,难以说清。】

    【再插一句,孔子明明强调君子六艺,里面就有“数”,那为什么最后数学却沦落至此?果然还是因为不会数学的才是大多数吧?!】

    天底下不会数学的人和被数学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都觉得自己的膝盖上像是中了一箭。

    说得太对了!

    他们简直恨不得让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但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有人哼了一声,哀怨道: “路小柒这句话简直就是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想来她的数学肯定也不怎么好。

    没看到怨念都快要实质化了吗?

    西汉。

    还是董仲舒和司马迁。

    董仲舒现在一听到独尊儒术就头疼,生怕仙画又开始无情的批判。好在,这次居然是夸的,这让他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之后,就是嘴角疯狂上扬。

    董仲舒矜持的道: “教化的确是儒家的一大核心。”

    但身边的司马迁却沉默了,然后忽然冒出一句: “可如此说来,教育的目的岂不全是为了功利?

    去读书只是为了朝廷的取士标准吗?

    只是为了当官吗?

    作为对记录历史有一份责任感和追求的司马迁对于这样稍显功利的教育理念有些不是很看得惯。董仲舒略一思索,便问: “那你认为,如果朝廷真用科举取士,会不会让读书的人大增?”司马迁点头: 自然。

    这正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虽然才刚开始,但他觉得日后肯定会变得更加的形势壮观。

    所以这就够了。”董仲舒道, 读书的人,接受教化的人越来越多,那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多。

    “除了朝廷需要的能吏之外,说不定就能从中走出新的大儒、史学家、名士……甚至是科学家。

    凡事论迹不论心。

    而这些人才越多,大汉也就会越加的强盛。这是一个完全正向的循环。

    司马迁还在思索的时候,董仲舒已经想好了要再写一封奏疏,提醒一下陛下关于教育的重要性。此事万万不能拖!

    【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政局混乱,学校废置无常,特别是官学。】【而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区别也更大了。】

    【大家别误会,寒门,其实在当时的语境里指的是门第势力相对较低的或者是已经没落了的家族,比如小财主啦,祖上有人做过官啦等等。】

    【像咱们这样一穷二白的中下贫农,放在那时候那就是地道的贫民、贱民,用王充的话来说就是‘闾巷之微贱者也’。】

    【那时候的士族和寒门,或者说庶族之存在着十分严密的等级区分。】齐武帝有一个自己十分信任的重臣,叫纪僧真。

    纪僧真出身庶族,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让自己的家族一跃挤进士族的圈子里去。有一次,他立下大功,齐武帝要赏他。

    他婉拒了,并哀求道: “陛下,承蒙先帝和陛下看重,让我庶族出身的人也能有如今的官职地位。如今,我并不求什么赏赐,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要让纪氏的子弟们能有一个士族的出身,

    还望陛下恩准。

    齐武帝有些为难,坦诚的道:“这事情,连朕都难以做主。你可先去找江敦和谢瀹,若是他们承认你,这事情就好办了。

    江敦和谢瀹是如今士族的领袖。

    纪僧真觉得这次有皇帝撑腰,应该胜券在握了,高兴去的拜访了江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