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旧时王谢在线阅读 - 旧时王谢 第25节

旧时王谢 第25节

    谢尚斜目睨她,本就妖冶的容貌泛着一层薄红,嗓音也因被酒水侵蚀而略显喑哑:“你总是消息灵通。”

    王琅为他这一眼的风情微微走神,心里感叹等他结婚以后就不能这么再这么肆无忌惮,现在是看一眼少一眼,因此没有移开视线,随口道

    :“其它事不敢说,朋友的事情我当然很上心。更何况好消息和坏消息一样,都长着翅膀,自己会飞到人耳边。”

    这回轮到袁耽呛酒:“敢问小王府君,这世间除了好消息和坏消息,还有什么消息?”

    王琅一挑眉:“自然是无关紧要的消息最多。”

    又惋惜道:“仁祖的婚礼我大概赶不上,只能派人来道贺。”

    她是地方官,所镇位在要冲,哪怕有假也不得随意离开驻地。

    谢尚道:“那样更好。”

    王琅不解:“为何?”

    谢尚道:“省得宾客不知该看新妇还是看你。”

    王琅很不满:“我是那等喧宾夺主的人吗?”

    说完看向袁耽:“看看,新妇还没过门,他就已经一心向着新妇,见色忘友也不是这般快法。”

    袁耽听她说“见色忘友”,脸色不由变得古怪,张口想要说什么,到底忍住,叹气道:“你别欺负仁祖了。”

    不等她回答,又道:“仁祖也没说错,美人当前,大家当然更乐意看美人,连百年前的鬼都慕名前往,何况是人。”

    王琅讶异:“这事都传到建康来了?”

    袁耽道:“你的事也都长着翅膀,顷刻飞到建康,不过我的消息比旁人更准确些,是我那妹婿渊源亲口说的。”

    袁耽有两个妹妹,年长些的嫁给陈郡殷浩,就是那日拜访王琅的名士殷羡的儿子,表字渊源。

    “我与渊源打赌,以为定然是哪家年少慕有色的小郎君,借鬼的名头为你解围,亲近佳人。渊源偏不信,说这题目他先前与父亲书信探讨过,辞理颇为完备,而少年的言辞句句在理,语发新意,就算不比王弼也相差不远,不像一束发少年所能掌握。如今当事人就在面前,可否为我与渊源的赌约做个判定?”

    他这么一说,王琅顿时想起自己也怀疑过少年的清谈水准进步太快,远甚于庐山初见。但袁耽笃信他是人非鬼,想必是从殷浩的话语里发现了某些端倪,特意来套她的话。

    她自己都还云里雾里,不知缘由,怎么能让外人抢先,因此不动声色回道:“人鬼殊途。鬼的行藏,人岂能知晓?不过殷浩这话也有点看轻天下士人,我看荀羡就不差。仁祖那个从弟是不是也很擅长清谈?”

    谢安此时名声还不高,但王琅与谢尚交游,不止一次听他夸奖自己的两个从弟人物优秀,长进极快。其中谢安擅长清谈,谢万文才更佳,算算年龄,差不多也就十四五六。

    “安石吗?他年中拜访过渊源,道是受益良多。若要与渊源匹敌,还欠些火候。”

    士族重人才,族内有优秀子弟,往往不遗余力为他营造出头机会,因此谢尚道:“安石这几天也在建康,不巧他身体不适,在家静养,不然倒要带他见见你。”

    王琅心里对这位日后风华压倒一代人的名相其实颇怀好奇,但人家都说了不巧,她也不好要求,点点头道:“以后总有机会。”

    第42章 间章

    晋书研究手札·咸和年间大事年表(王琅以外从略)

    -咸和元年(326年)

    八月,丹阳尹温峤镇江州武昌,尚书仆射王舒外放会稽。

    王琅时年十三,随父至会稽。

    -咸和二年(327年)

    十一月,苏峻叛乱,攻陷建康。

    -咸和四年(329年)

    二月,苏峻之乱平定,王琅受司徒府征辟入京,任司徒府掾,领鹰扬将军,驻军石头城。

    初,江东无骑兵,孙权时欲置五千骑,而终权之世不可得。永嘉之乱,北人南渡,乃流入江左。平苏峻后,王琅拢其残兵,合父王舒旧部成骑兵建制,亲训率之。此皆北地恶徒,贼匪之属,苏峻亦纵其抢掠商旅,劫夺富户,而琅独能制之,令行禁止,锐不可当。车骑将军王舒特请不坏其建制,朝议许之,遂归舒军府,而以琅领之。

    -咸和五年(330年)

    十二月,郭默以私忿害江州刺史刘胤。司徒王导以王琅为寻阳太守,诏平默,琅微行至江州,径入府中斩之。太尉陶侃亦领兵欲平默,而琅已传默首,宣示州县,陶闻而止,默然良久,乃叹曰:“我才得生瞻、范,王处明那得生子若此”。

    -咸和六年(331年)

    诏以陶侃加领江州刺史,寻阳改封为国,王琅为寻阳内史。在郡一年,民心深悦之。

    十二月,请归建康度蜡节,许之。

    -咸和七年(332年)

    秋,后赵入寇武昌。王琅发书陶侃,谓襄阳空虚,机不可失,将以骑兵袭之。

    陶久欲北伐,亦以为良机,遣子陶斌与王琅合兵,果轻取襄阳。赵将郭敬退守樊城。

    -咸和八年(333年)

    分襄阳、南阳、新野置侨雍州。诏以王琅为雍州刺史,镇襄阳。王时年方二十,为有晋一代方伯中最年少者。

    九月,赵欲得王,重兵南下。王佯与陶不合,而私致书于陶:“以命付陶公。”自引千人退襄阳以守,留主力阴待之。坚城固守十日,会陶兵至,逐敌于南阳,并以主力断敌后路,大胜,斩首万数,昔梁州之地尽复。后五年贼无力寇边者,王之力也。

    城定,王疲甚,仍置酒宴陶军,笑谓陶子斌曰:“我固知陶公之德不让羊公。”

    又,战时信路断绝,不闻建康消息,陶亦瞒之,故王战后方知父王舒病逝,诏夺情使留镇襄阳。

    王神色惨然,固辞请归。陶度洛阳终不可轻复,况身老且病,后继无人,亦上书请许之。遂回建康居丧。

    咸康年间,吏部尚书谢裒为三子安请婚于王氏,王竟许之,建康哗然。

    三月服阕,与谢氏婚,寻除会稽内史。

    第43章 鲜卑拓跋

    十日假期本就短暂, 还要搭上两日返程时间,更使人觉转瞬即逝。

    离开建康赴寻阳的船上,王琅久久伫立船尾, 望着送行人在视野里越来越小,直到彻底被江面上升起的白雾隔断, 她才收回视线, 与站在旁边随侍的书佐梁燕说话:“委屈你了。蜡节里没有和家人团聚, 反而跟我跑了一趟建康, 结果连一张席位都没有给你。”

    永嘉南渡以后, 阶级鸿沟越发难以逾越,士族与寒门之间不仅不通婚,甚至连同席而坐都引以为耻。

    王琅有心改变, 但她自己尚且如履薄冰,贸然行事只会适得其反,再加上也不想给哥哥的婚礼引入哪怕一点意外, 便没邀请自己倚重的佐官参加。

    梁燕闻言倒是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连连摇头:“公子家一门三侯, 尊公位列二品车骑,往来皆贵胄冠盖。燕一介闾巷之人, 微末小吏, 本来也难登朱门,公子何言委屈?”

    江风阵阵扑面, 王琅神色不变, 声音平静如船下江水:

    “你勤学苦读, 夙兴夜寐, 难道是为了一辈子做闾巷之人?”

    这是诛心之言。

    梁燕沉默一会儿, 到底回报了她的信任, 说出内心所想:“自陈群建九品官人法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我不像陶公,有勠力边徼的方伯才,幸得公子简拔,不仅有机会阅览群书,还能在公子麾下做些实事,至于富贵荣辱,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不放在心上。”

    王琅道:“淡泊是好事,诸葛武侯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过有才之士都去淡泊,留在高位上的又是些什么人呢?至少在我治下,德才与地位一定会相配。”

    梁燕笑了下:“公子之志非常人所及,愿附公子骥尾。”

    态度还是平淡。

    王琅扶上栏杆,前倾身体,衣袖被江风吹拂得猎猎做响,声音却清晰可辨,不曾模糊在江风中:“梁生不信我乎?阿兄的婚礼我无能为力,我的婚宴定能让梁生与其他有识之士入席。”

    这下梁燕是真的上心了。

    谨慎地斟酌了一会儿措辞,才小心翼翼试探道:“公子还有心成婚吗?此事恐怕比让燕入席更难一些,要不要先致信中书,请他代为留意。”

    王琅:“……你听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先抓住重点?”

    #

    回到柴桑,属官们的蜡节假也刚结束,陆陆续续返回府中。王琅招来郡里的主簿、长史询问她休假期间的情况,两人一一禀报,安排处理都十分妥当,只有一件事专门提出,询问她的意见:

    “代王太妃遣使为府君备了贺礼,道是庆贺府君诛平郭默,执掌寻阳,现在使者人在柴桑,府君可要召来一见?”

    王琅微微一愣:“代王太妃?”

    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动乱中,南方衣冠的影响力随刘裕篡晋而骤然势微,北方则在北魏建立以后逐渐回归正统地位,并最终孕育出隋唐盛世。代国是北魏的前身,王琅在司徒府做掾属的时候有刻意调查过相关资料,也咨询了一些渡江较晚的幽州士人,对代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十余年前,西晋陷入内乱,鲜卑族拓跋部落首领拓跋猗卢因为对抗匈奴族、羯族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不久进爵代王。

    这和曹操、司马昭封王,下一步必然是禅代不同,中原政权对于给异族封王并没有那么大的戒心,十余年前有拓跋猗卢被册封代王,十年后又将有慕容皝被册封燕王,横竖都是晋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不至于有存亡之危,想结好的时候也就给了王爵。

    西汉时期,诸侯国的待遇一如王室,藩王称王,正妻称王后,母称太后。东汉以降,藩王正妻称王妃,母称王太妃。

    所谓代王太妃,就是现任代王的嫡母。

    从脑海里翻出这些记忆之后,王琅看向自己的长史:“我记得代地上次向外派遣使臣,是拓跋猗迤王妃祁氏临朝主政时期。太宁二年,祁氏故去,代地遂陷入混乱。现任代王应该是被祁氏谋害的拓跋郁律之子,王太妃是拓跋郁律的正妻王氏。”

    说到这里,她意识到问题,停下来偏头问道:“代王太妃是你们的说法,还是使者的说法?”

    “是使者的说法。中朝末确实曾加拓跋氏为代王,食邑取代、常山二郡,新任代王虽然未得到朝廷册封,不过化外番邦,父死子继,国人拥立,如此自称应该也合礼仪,府君是觉得哪里不妥?”

    还朝廷册封,真以为江左小朝廷还是司马炎时期的晋国吗。

    王琅心里对两人不自觉流露的态度颇觉讽刺,面上并不显示,淡淡道:

    “十年前,元帝派韩聪给拓跋郁律加爵位服饰,拓跋郁律虽然没有像与石勒断绝关系一样斩杀使臣,却也拒绝了元帝的加授,自以为能入主中原。”

    “祁氏顾忌这位侄儿强盛,恐怕以后会对自己母子不利,隐忍五年便找到机会谋害了他,但此后也只遣使与石勒建交,未向我朝称臣。”

    “而今石勒伪称赵王,行皇帝事,拓跋部族若仍与石勒结好,便不可能受我朝封爵。”

    在场几人都皱了皱眉。

    对晋人而言,中原是不可割舍的故土,外族在中原称帝是必须要讨伐的僭越,无人不觉得耻辱,连带着对王琅平静的陈述也觉得刺耳,下意识否认道:“使者自称受命于代王太妃,可见还承认我朝册封。”

    王琅道:“石勒自称大赵天王,又何曾经过我朝册封?这不是封不封的问题,而是自周以来中原文化的绝对主导权,即使生活在边塞草原的部族也受到影响,进入中原便沿用中原旧称。”

    南北朝混乱归混乱,中原文化的优势地位却无可撼动,几位胡人君主都推行汉化,与北宋时期的西夏不同,背后折射的心态值得深究。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了解清楚代王太妃派使者来的意图,因此王琅想了一下,便让召见使者。

    鲜卑族多出才能优秀的强势女性。

    前代王妃祁氏便是个武则天式的人物。

    先立婴儿为代王,自己控制实权。后来又谋杀自己的从侄,继续临朝摄政。

    祁氏执掌代国期间,代国被石勒所立的后赵政权称为女国,讥讽实权掌握在祁氏手中,代王只是傀儡。

    后来东晋陷入苏峻之乱,中枢机能停摆了近两年,北地也动荡加剧,局势几天一变,建康城能得到的消息更加稀少滞后。

    以王琅为司徒府掾的便利,知道的也不过是祁氏已经去世,鲜卑大族贺兰氏拥立自家女儿与拓跋郁律所生之子拓跋翳槐为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