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科幻小说 - 历史遗忘的角落在线阅读 - 第三章、钟离大战

第三章、钟离大战

    第三章、钟离大战

    南梁声势浩大、做足功课的北伐,居然眨眼间攻守易势,转为北魏的南征,成了南朝历次北伐中最大的笑话。

    梁武帝得知战报,也顾不得北伐不北伐了,急令昌义之坚守住钟离城。守住钟离城,才能守住江淮;守住江淮,才能防止北魏大军饮马长江。

    北魏中山王元英和杨大眼两部合兵,足有十几万人,而钟离城的守军,不足3000人。更要命的是,一个人听说梁军大败,也赶紧率军来包钟离城的饺子。

    北魏方面本来是增派大将邢峦合围钟离,邢峦分析形势后,两上章表,恳请罢军撤围。

    邢峦的理由算是比较充分:南朝军队虽不擅长野战,但守城能力却不容小觑。北魏之前就曾进攻过刘宋与萧齐,皆因对方城守坚固才无功而返。本次义阳之战也是,攻城战打的艰苦卓绝。在梁人坚固的城墙之下,魏国的将士难免要成为炮灰;而且钟离城池位于江淮之外,运粮十分不便,需要速战速决才行。

    元恪更相信元英和杨大眼的判断,既然你战意不强,我就派个战意强的去吧。

    还有谁,能比与南梁有灭国灭族之仇的萧宝夤战意更强?

    宣武帝元恪召回邢峦,代之以萧宝寅,此时他的身份是北魏的镇东将军。

    萧衍,我要直捣建康,替南齐报仇,替皇兄报仇!

    钟离城因北临淮水,不利进攻,魏军便在位于淮水中的邵阳洲两岸搭起了连接淮水南北两岸的跨河长桥。元英驻军南岸,负责攻城。杨大眼据北岸,负责粮运补给。萧宝夤则确保桥梁本身的畅通与安全。三人分工明确,想把小小的孤城一口吞下。

    钟离城顿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钟离城有难,梁武帝萧衍心急如焚,于天监五年(506)年11月,急令右卫将军曹景宗统20万梁军援救钟离。

    援军在路上,而魏军一直在疯狂攻城。十几万虎狼之师密布如蚁群,先用车子不断载运泥沙,填平了围绕钟离城四周的沟堑。再利用冲车撞击城壁,之后再以车轮战法昼夜猛攻。(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某有退者,一日战数十合)。

    昌义之及时以泥土敷填损坏的城壁,率守军顽强反击,滚木雷石、弓箭热油,拼命往城下砸、泼,魏军死伤上万,战况趋于胶着。(前后杀伤万计,魏人死者与城平)。

    这场力量悬殊的攻防战持续到什么时候?一直持续到次年(507年)正月,钟离城内守军的艰苦卓绝程度可想而知。

    魏军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了2月,眼看局势不利,宣武帝元恪下诏,要求元英撤围班师。

    十几万大军拿不下小小的钟离城,元英心有不甘,上表:2月一直下雨,耽误了攻城,待3月天气晴朗后,一定能攻下钟离,请求再多给一些时间。

    2月雨多,影响攻城,理由似乎成立。但是,如果元英是个气象学爱好者的话,就不会认为3月是个好时机了。原因?后叙。

    魏兵虽进退维谷,但毕竟军力对城内守军形成碾压之势。梁武帝萧衍心里明白,再不增援,钟离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先前的援军曹景宗部驻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为争功而擅自出击,死伤颇多,直至不敢出击。曹景宗暂时指望不上,萧衍认为,不出王牌是不行了。于是,果断的甩出了手中的一张王炸。

    是谁?

    豫州刺史韦睿,后世称之为南朝第一名将的韦睿。毛爷爷在读《南史》时,批注最多的一篇人物传记,即是《韦睿传》,仅文字批注就多达24处。

    韦睿家族出自西汉丞相韦贤,世代为三秦地区的名门望族。萧衍代齐建梁,韦睿功不可没,梁朝建立后历任廷尉、豫州刺史。

    韦睿作为豫州刺史,坐镇哪里?合肥,他亲自率军打下不久的合肥城。

    本次梁武帝北伐,总司令是萧宏,战事顺着长江沿岸展开,东起青、徐(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西达河南(今河南)。萧宏大军迟滞于洛口,但东部的韦睿却势如破竹。

    韦睿先是攻克了小岘城,马上向合肥进军。

    在此以前,右军司马胡景略已经进围合肥数日,可久攻不下。韦睿到后,先带领轻骑考察四周山川地势。回营后,宣布一件事:

    在淝水上筑堰。

    筑堰活动连夜进行,工程浩大。堰成,水位上涨,水通后战船相继开到,水军顺利到达。韦睿接着下了一道命令—攻击东西两小城。

    原来,魏军在合肥城东西两侧分别建了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占这二城,清除合肥外敌军据点。不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韦睿迎击,将其轻松击溃,将合肥干干净净的剔成了孤城一座。

    魏军这才明白韦睿的意图,出动兵力猛攻,试图破坏淝水堰。魏军来势汹汹,梁军人心浮动。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

    韦睿,命人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下,下了死命令:军败将死,有进无退,退者,斩!

    主帅决死,梁军三军用命,奋力击退了破堤的魏军,加强堤坝的防守。

    韦睿筑堤堰,可不是用来抗洪抢险的。堤堰保住后,水位持续上升,梁军战舰开到,高水位加上高战舰,守军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梁军反而处于高点,可以俯射城内。梁军居高临下,战舰四面云集围城,一举破城,俘虏魏军万余人。

    如此名将,一定是高大威猛之士?错,韦睿素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而是坐着小车督军,如果再来把羽扇,头上再戴个小沈阳版的鞋垫帽,就是妥妥的诸葛孔明。其实,正史中从未有过诸葛亮坐小车的记载,身处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老先生,之所以在演义中让亮哥坐上了车,应该是抄袭了韦睿的坐车形象才是。

    合肥攻克后,萧衍命众军进驻东陵。东陵,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里之距。将要会战之际,萧衍下诏韦睿班师。考虑到南梁军离魏军太近,担心被尾随追击,韦睿下令辎重都作前队,大军在中,自己坐小车殿后。

    北魏军被韦睿打怕了,远远望着不敢逼近,韦军得以完整无损地退回。南梁从此就把豫州州治迁到合肥。

    本次曹景宗奉命救援钟离城,死伤颇多,直至不敢出击,在道人洲筑垒自守。曹景宗指望不上,萧衍即刻下诏,宣韦睿入朝觐见,赐他龙环御刀:全委托给你了,诸将有不听令者,斩。

    时年已65岁的韦睿接过刀,也接管了南梁的生死存亡。

    兵贵神速,韦睿率军自合肥直接过阴陵大泽,碰上山涧峡谷,一概令工兵架桥渡过。有将领担心魏军势盛,劝韦睿慢点儿进军。

    韦睿摆摆手:钟离内现已经急得挖洞住,找老鼠充饥了。驾车急赶去,还怕来不及,还缓进?加速!

    从合肥到钟离城,直线距离300多里,且路上到处是阴陵大泽、山涧峡谷,韦睿救援军却仅用了不到十天就赶到,与曹景宗合军进屯道人洲。

    一代战神韦睿驾到,曹景宗很是恭敬,二将相处和睦。与破合肥一样,战前,韦睿先是进行地形考察。

    毛爷爷在读《南史.韦睿传》时,于韦睿合肥之战勘察地形的“睿案行山川”处批注“躬身调查研究”。在本次勘察地形的“睿巡行围栅”处加了旁圈,也批注“躬身调查研究”,似犹嫌不足,又在“躬身”两字旁加了圈。

    韦睿军驻扎的道人洲,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北魏军的主力驻扎在淮河中间的邵阳洲上,在道人洲的东面,南北两岸用木桥与河岸相连。南桥指向钟离城,是进攻通道。北桥则用于运送兵器、粮草和辎重。为保护大桥,魏军在桥边以栅栏相围,截断航道。

    这不活脱脱的一只张开翅膀的老鹰吗?折断其两翼,老鹰也就成了家鸡。

    韦睿心中一亮,有了。

    翌日天甫明,北魏军统帅元英起来刷牙洗脸,一看军营外,顿时大惊失色。

    一道横穿邵阳洲的土城、深沟横亘在元英面前。离魏军军营百余步,不足二百米。城头上梁军还在冲元英挥手、挤眉弄眼呢。

    元英眼屎都来不及抠,以棍不断敲地:怎么能够如此神速?tmd就是建火神山医院也没这么快啊!

    快?对,韦睿打仗就是靠快,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就从合肥赶到钟离城外,又令梁军趁着夜幕乘船登洲,潜伏到魏军营垒附近,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城防内梁军,随时可以攻击两桥及洲上魏军。

    韦睿,俨然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的水平。而曹景宗也没闲着,令军士们从河底潜水进入钟离城内,告知守军:援军来了。

    三千人遭受十几万魏军疯狗般的连续攻击,城里守军的精神状况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一听援军来了,每人又犹如打了一管“睿神牌原浆鸡血”。

    拦江城防建成,韦睿却不急着进攻,他,在等一个最佳时机。

    韦睿可以等,杨大眼可等不及了,这员以跑酷迅捷著称的北魏骁将,趁韦睿立足未稳,率万余骑兵来攻击梁军邵阳洲大本营,军势凶猛、所向披靡。

    陆上用骑兵,你也就这点本事。当年,西汉李陵率5千步卒力抗匈奴11万精锐骑兵,靠的是什么?

    车、弩。韦睿命人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大车阵,形成内核的防御阵地。杨大眼骑兵攻击时,车阵内两千具强弩一齐发射,如同机关枪一样,洞穿魏军铠甲。魏军顿时成片倒下,猛将杨大眼的右臂也被贯穿挂彩,只好撤军回营。

    副帅受伤,主帅亲自出马。次日清晨,元英亲自率兵来攻。而此时,梁军已从长途跋涉及连夜挖沟建城的疲惫中恢复过来。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若定,一日接战数次,魏军无功而返。

    白天不行就晚上。元英组织夜袭队夜袭,箭如雨下,韦睿的木制宝马车顶也成了刺猬。一股魏军冲上了土城,梁军大骇,韦睿令人驱车赶过去大喊:韦睿在此!梁军听见战神主帅的声音,又每人打了一管鸡血,把魏军压制了下去。

    僵持阶段,梁军每派人至淮水北岸割运粮草,也皆被驻于北岸的杨大眼军截击。曹景宗便派出千余人在北岸修筑城垒,与魏军相峙。指派部将赵草据守此城,称之为赵草城。

    这道赵草城,除了确保梁军粮草无虞外,也等于间接切断了魏军的补给通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魏军更加焦急,几次想冲破韦睿连夜构筑的防线,均未果,被截断在洲桥上。507年3月,淮河春汛来临,淮水暴涨七尺,水面几乎与木桥桥面齐平。

    韦睿等的就是这一刻。

    陆地上你们骑兵可以撒野,现在是南朝水军建功的时候了。

    韦睿下令全线出击,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水军战舰齐发,逼近魏军营垒。梁军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放船来烧魏军布阵的两只翅膀—南桥、北桥。

    风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栅,桥栅全被破坏,随湍急的水流惊慌失措般扭摆着消失于下游。桥梁已成两团火海,前又有梁军连夜挖筑的土城,中间洲上的魏军大本营成了孤岛。

    冯道根等人都亲自挺身厮杀,军士们一时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声震天动地。

    魏军大败,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几万,其余数万人脱甲叩头求饶成为俘虏。元英、杨大眼、萧宝夤三将帅脱身逃走。

    钟离城内的昌义之,率军强撑着身子在城头观战,见梁军胜势,激动地无法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又活了!又活了!

    战罢,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舍观看后感叹:将军的缴获,真和熊耳山一样高!

    韦睿因功晋爵为侯。

    钟离之战,南梁大获全胜,北魏军淹死和被斩的足有二三十万人,加上投降的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魏军三统帅元英、杨大眼、萧宝夤逃回国后,有人建议将三人处以极刑。宣武帝元恪是个厚道人,免除三人死罪,只剥夺元英及萧宝夤的爵位,贬为平民,杨大眼则流放至营州充军。不久后,为对付国内叛乱及对南朝用兵,元恪又先后恢复了三人的官爵。

    战后复盘。

    天时方面比较。元英认为2月雨水多,不利攻城,要等到3月决胜。可3月,正是南方淮河的春汛期,雨更多,利于南朝的水军作战。元英没学好气象学,天时上魏输梁一筹。

    地利方面比较。《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攻打敌人的城池乃是用兵的下下策,这种打法往往得不偿失,为攻下一座城池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造器械,耗费许多粮草和时间。最终以很大的伤亡为代价来换取一座破败的城市,只能算是惨胜;而若攻城不克,不仅士卒伤亡多,损伤士气,而且在撤退的时候还有可能被敌人追击,以至于遭遇大溃败。

    历史上孙权讨合肥、诸葛亮攻陈仓、隋炀帝征辽东,犯的都是不攻破坚城不罢休的错误。

    汉军对汉军犹如此,更不用说胡族骑兵。北魏不能像西晋灭东吴那样,先占据川蜀上流,顺长江而下,再兵临长江沿岸,对江南形成包围之势。而是用善于野战的骑兵与南方人进行攻城战,终致失败。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故刘宋与萧齐无法守住河南之地;可自秦淮以南的地区,丘陵土坡连绵不绝,江湖沼泽遍布各地,骑兵则无处施展手脚。故,刘义隆的两次元嘉北伐,虽然被北魏击溃并追击,但北魏也不过是饮马长江后而返,不返也没办法。

    人和方面比较。梁军方面,废物主帅萧宏逃跑,反而让战神韦睿腾出了手脚,加上三军用命,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有效战法,且适时反攻,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

    战争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不信就看看现在的俄乌战争。梁军先内讧后团结,萧宏与众将争执,导致洛口溃败;后韦睿与曹景宗团结一心,共同解除钟离之围。魏军则是先团结后内讧,邢峦为此不惜弃印而回;元英立功心切,不惜违抗魏宣武帝元恪的撤军命令。人和上又输了梁军一招。

    王夫之:钟离之胜,功侔淝水。

    侯景:窃以北魏安强,莫过天监之始,钟离之役,匹马不归。

    可见,钟离之战是北魏对南朝所有军事行动中挫败最大,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损害北魏国力甚巨。此后国内民变加剧,政局衰败,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为东魏、西魏。

    而此战对南梁甚至整个南朝历史来说,是一次空前的大胜利,是“南北交战以来所未有之大捷”,显示南北朝的实力对比已发生改变,北魏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南梁虽保有相对的安定,可梁武帝却始终不放弃北伐的念头,连年用兵而削弱国力,为日后侯景之乱种下远因。

    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长篇历史小说《奔流》,便是以钟离之战的背景为基础,加入了民间故事“梁祝”所演化而成。不过,他书中的主角并未参加本次大战,可该主角,也是南朝甚至整个南北朝时期的传奇人物。

    下部,就是侯景与该主角二人的专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