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拔才、擢臣(二)
明晖光正坐在黑沉沉的屋子里。他并不点烛,也没有开窗,桌上的纸笔凌乱地摆放着,只有一阵阵急促的噼啪声在耳边作响。 忽然间,那响声止住了,一道白光从门外穿透进来,直照在他的脸上。 “谁?”明晖光睁开眼问。 崔乙走了进来,见这位明大人笔直地坐着,未在理事,只在手中捻着一串梨木佛珠。他不敢多作打量,恭恭敬敬地行了礼:“您可能不太认识我,在下乃是崔侍郎的儿子,名唤崔乙,字和巽,准备接任刑部主事一职,受叶大人之命,特来拜谒上官。” 明晖光撒手放下佛珠,冷冷地回了一声:“崔主事,幸会,幸会。” “大人可是信奉释教?”崔乙走到面前,笑着问道。 “呸!我信奉这个做什么?”这一问不知怎么激着他了,见他正色说道,“本官出自儒学名门,所治皆为经典,一心访求正道而已。这释家乃是番邦异端,好述轮回之邪说,与道统相抵牾。倒是那些学艺不精的,喜将两者混为一谈,把人心都蛊惑了。我等为官的士人,更要坚持纯正之儒学,却心性之空谈。” “那是小人的错了,”崔乙连忙赔笑,“不过我看您握着一串佛珠,不知……为何?” “本官心情比较焦躁,”明晖光又转了下那珠子,“借这个平静一会儿罢了。” “你还有公事要禀报么?”他对这样的寒暄不厌其烦。 “没什么公事,只是让大人看个眼熟,望日后能提携一二。” 明晖光道:“崔侍郎待我不薄,我自当照顾你。不知你现居何职?若有公事上的疑问,我也可以帮衬着你。” “在下无职在身。” “嗯?”明晖光犹疑片刻,“你父亲做了如此大官,按情你也该沾一沾福泽才是。那你可是中了进士?” “暂为秀才,何足论到进士。” “秀才?”明晖光抬眼看他,脸上就浮现出一丝不快的神情,“秀才不去考功名,如何得官?” 崔乙正在志得意满之际,哪能听进明晖光的质疑声,登时就板起脸来:“大人,这是叶尚书安排的,在下岂能干预?” 明晖光直直地看着他说:“你难道没有自知之明?靠着异途为官,到底是不正之风,玷污了家门,岂是小事?汝个后生,若不以修身养德为重,何能承世家之业,为一方表率?我劝你放下这些非分的想法,老老实实考上科举,把圣贤之言再熟记几遍。” 崔乙被他说得愈发恼怒,一张脸憋得通红,当即作了个不服气的揖,说道:“在下还是一介草民,知道听叶尚书的命令,知道听皇上的,却不知这么多天大的道理!”言讫,也不管对方作何反应,一转身便径直地走了出去。 明晖光倒没有发太大的火,不屑地冷哼一声后,依旧取来佛珠,嘴里自言自语着:“叶大人真是昏了头……这样轻佻的人怎堪重任……” 到了一片黑的晚间,叶永甲书房的窗纸上却还透着红光,他今晚似乎是不打算回府了。众官吏此时该散的也都散了,院子里寂静得很,蔡贤卿便从吏房拿了一枝蜡烛,慢慢走过去看他。 “您又是写什么奏书?”蔡贤卿把蜡烛推到书案跟前,四周更显得亮堂了。 叶永甲正拿住毛笔在砚台上一点,忽觉脸颊温热了些,回头正望见他,“您之前说的,给崔龙怀奏请追赠。” “这件事可以先搁置了,”蔡贤卿坐到一旁,“适才我问了一点中书省的消息,他们明日就要推选省臣。” “是吗。”叶永甲面无表情,但拈在手中的笔停留了顷刻,低头一看,那一笔便写得过于重了,墨水在纸上散开来。 “我想,陈同袍是真在提防我们了,”蔡贤卿顾自地说,“宿宗善是个无主见的人,突然开这一场会议,必然是他在幕后主导。如今柳党已灭,其中的油水分得差不多了,有功俱赏,必与前番不同了。速行推选,必是欲趁人心尚稳之时,先弄两个心腹上去,巩固住自己的势力。主动被他们掌握着,这是无奈之事,我们也只有连夜想个办法,见招拆招了。” “别无长策,抓紧选上一个才是要紧,”叶永甲看着奏纸上的字迹,懊悔地叹一口气,把奏书捏成了一个纸团,“您看我们推谁上合适?不如由您来。” 蔡贤卿顿时笑了:“我一个戏子出身,虽然改了良籍,但在士人眼中无甚德望,无法再进这一步。何况老夫也这么大岁数了,骨头不硬朗了,能撑个几年都说不准喽。需择一个名望俱佳,又忠心于廷龙的,不过现在结党伊始,难觅人才啊。” “如今……恐怕只有明晖光一人合适了,”叶永甲扶着下巴思考着,“他其实有点勉强。此人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是个处理公务的好人才,可惜思想偏于极端,游走在那群老狐狸之间,恐怕处不好关系。忠心这方面……更是无从知道了。” “不论如何,先让他上再说,”蔡贤卿一挥衣袖,“如果真是不行,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后手,比如让崔乙制其……” “叶大人,是我!”外面的人连敲了三遍门,正是明晖光的声音。 蔡贤卿吓得立即住了嘴,到房门前问:“你怎么还没回去?也要跟我们在这住一晚上?” “不是,我给叶尚书一个东西,说几句话,就走。” 蔡贤卿顺手推开门,见明晖光还是那张忧郁的面孔,他颤抖的双手捏紧了一张信纸,草草地行了礼,便大步闯了进来,迎着叶永甲就往地上跪去,双膝死死地贴着地面。 “你这是做什么?”叶永甲被他这大阵仗吓得一惊。 明晖光将信纸高举起来,慨然地流下泪水:“我是要请叶大人收回成算,以摒弃不正之风的……那个崔乙,您不能给他那样的殊遇啊!这种人物一旦掌权,将不利于叶公!”古时桥头的清明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