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口大增长

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口大增长

    这些部队都是经过实战,战力比较令人放心的。

    而左协的兵力原来就是一万两千,比其他三协要多出两千。再加上三千飞骑,这就使得跨海远征的部队达到了两万五千。

    李维鸾的右协,在经历过旅顺保卫战、南关防御战后,也是四协中公认的防守反击的第二名。

    毛文龙也属意右协留守,保证金州万无一失。

    看过兵力的调整布署,毛文龙很痛快地点头同意。这已经是东江军能够抽调出的最强大的机动兵团,获胜的把握大增。

    “如果是布置在京畿地区的谍探,在得到建虏入关的消息后,从海路通报到金州,我军再跨海远袭的话,不知道时间是否来得及?”

    毛文龙的担心并不多余,他可不知道建虏绕道入关后,竟然停留了四个月。

    郭大靖没有这个顾虑,尽管历史可能改变,但怎么算的话,时间上也没有问题。

    “只要建虏发动,不管是什么名义,我军都做好出发的准备。情报走海路,最慢也不超十天,我军再登舟出动,月余时间便能登陆……”

    在郭大靖制定的计划中,一个月就差不多能够进入京畿地区,甚至是急进至遵化布防。

    建虏就是提防东江军,也不会想到竟然会在京畿地区遭遇。就算是想到东江军可能出兵勤王,建虏也不会料到东江军是蓄谋已久。

    古代的信息传递,兵力调动,物资筹集运输,要用去很长的时间。建虏以常理估算,怎么会想到东江军早已整装待发,能以最快的速度跨海远袭。

    毛文龙连连颌首,这些他也想到了,只是想听听郭大靖制定作战计划的依据。

    “没错,如果是得到消息才调动人马、筹集物资,没有十天半个月,是难以登船发动的。况且,建虏也不清楚东江水师的承载能力,也不会认为会有数万人马赶去参战。”

    “本帅已经命令前线部队配合派去的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毛文龙微笑着说道:“给建虏造成一种假象,他们留守的兵力会更多,防线也会再收缩。”

    郭大靖用力点头,赞同道:“大帅高明。对我东江军的定位,便是在辽东战场上牵制。辽南根基已稳固,对辽沈的威胁大增,建虏不可能不加强防御。”

    “盖州卫城,以及沿海堡寨,条件适合的话,本帅也要派兵占领,做出向前试探推进之势。”毛文龙用手指点了点地图,说道:“但暂不向朝廷上报,等待时机。”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末将赞同。”

    不仅要做出进攻的准备,还要建立前哨,把直捣辽沈的姿态做足做好。

    这就是最有力的牵制,此消彼涨,建虏留守的和出动的兵力,就必须仔细衡量考虑。

    而且,这也是行动的备用方案。如果建虏真的出动重兵,留守的兵力少,那就直捣其老巢,将建虏统治区砸个稀巴烂。

    从镇江作战结束返回,毛文龙和郭大靖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将要发动的大作战上。

    两人的心里都清楚,这将是辽东局势大变,敌我势力消涨的关键一战。

    胜,则建虏在失败与饥荒的双重打击下,会一蹶不振,甚至是兵败如山倒,再无力与东江军抗衡。

    若是失败,也就是敌我相当的战损,辽东战局将继续目前的长期持久交战。东江军要休养生息一两年,才能逐渐恢复主动进攻的实力。

    “再扩充一万人马,建立中协。”毛文龙望着郭大靖,说道:“不必着急,按照总人口的数量逐渐招募。”

    郭大靖听到补充的条件,也无话可说。

    从建虏统治区逃出的辽人源源不断,在沿海哨地、特战营和朝鲜方面的帮助下,陆续地进入金州。

    只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收拢安置了三万多剃头辽人。

    大量逃人的出现,大饥荒是重要原因。建虏接连惨败,兵力在广大的地盘上不敷使用,防卫变得松懈,也是一个因素。

    下半年,大饥荒会更加严重,更多的剃头辽人将加入逃亡求生的行列。

    人口的增加,使得毛文龙又有了扩充的心思。郭大靖也不是固执己见,有条件还反对啥?

    两人又商议了片刻,分工明确后,郭大靖才起身告辞。

    ………………

    船只靠上了码头,辽民在随船士兵的指挥下,踩着跳板,登上了令人安心的陆地。

    尽管在皮岛和旅顺经过了两次中转,有数天的休息恢复,但长时间的忍饥挨饿,使这些辽民的身体还是显得孱弱。

    拼死逃出建虏统治区,也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和精神。一旦放松下来,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的。

    这里是普兰店湾,隔开了复州和金州的各一部分。新来的辽民,被安排在普兰店湾以北的复州境内。

    这里虽然不是金州的稳固区,但前有栾古关扼守,西有中岛、西中岛、长生岛,北有沙河灌溉,却也算是很安全很宜居的地方。

    因为人力有限,这片土地没有在春耕抢种的范围内。随着移民的增加,官府才在一个月前派出军队,保护数千移民前来此地开垦耕种、建房定居。

    为此,军队还在永宁监城、羊倌堡、盘古堡驻扎少量人马,以提供预警和尽力的保护。

    也就是说,东江军在事实上已经推进到复州,隔着普兰店湾,与金州的边界拉平。

    因为误了春耕,在这一大片地区,种植的都是生长期短、不挑种植时间的作物。比如花生、萝卜、白菜、苜蓿等等。

    依靠前协官兵和早到移民的辛苦劳作,已经开垦耕种了二三十万亩的土地。按照军退民进的原则,这些已经种好的田地,将分给不断涌来的辽民。

    陈老实拉着妻子恭谨地站在队伍中,已经少了惶恐,但还心中忐忑,不知道给他们的最后安排。

    “复州湾的。”有官员大声喊着,“来没来?”

    “来了,来了。”一个中年汉子小跑过来,陪着笑脸。

    官员看了中年汉子一眼,也没说别的,打开登记册子,念着名字。

    一户一户的人家走出来,包括陈老实在内,共是十户,二三十人。

    “这十户就是你们复州湾的,领走吧!”官员对着中年汉子挥了下手,又叮嘱道:“好生安置,要善待他们。”

    中年汉子连声称是,说道:“官爷放心,以后都是乡亲了,哪能苛待他们?”

    官员微露笑脸,点了点头,又大声叫道:“孙屯的,孙屯的过来。”

    又有人答应着上前,自然是孙屯前来领人的。

    中年汉子招呼着陈老实等人,走了不远,便看到几个男人围着几架板车在闲聊。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走了,走了。”中年汉子的腰也挺直了,对着男人们叫道:“赶紧回去,别摸黑赶路。”

    说完,他又转身对着十户人家说道:“体弱有病的,可以坐板车。二十多里路呢,不用不好意思,刚逃出来的没有几个身强体壮的。”

    竟然还有车拉着走?这些九死一生的辽民都有些惊诧,也都不好意思坐车。

    中年汉子嘿然一笑,伸手指点着,或是瘦弱的,或是年纪大,或是妇孺,都在他的安排下坐上板车。一行人走上大路,向着复州湾行去。

    “车上有水,有吃食,想吃就去拿。”中年汉子在队中走着,态度很是亲和,说道:“不用害怕,也不用缩手缩脚,以后咱们就是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

    “你们的房子都盖好了,要用的家什官上也都分到了村里,再有缺的,慢慢补上。今年的活儿没有多少了,多是官上要求的,修路、挖渠……”

    中年汉子话挺多,说得也算有条理,显然不是第一次来接本村安置的辽民了。

    “对了,俺姓唐,叫唐牛,你们可以叫俺老唐。”唐牛咧开嘴笑着,到车上取了水喝,又交代道:“今儿也不多说,规矩有一些,也不难,等你们歇一歇再告诉你们。”

    唐牛样子粗豪,但说话办事儿还挺象样,让忐忑的辽民感到些许轻松。

    “唐哥。”一个拉车的男子开口问道:“今年天旱,挖渠引水能缓解一些,可要丰收,我看悬。”

    唐牛说道:“咱们尽力干好便是,老天爷不照应,有什么办法?就是吃萝卜白菜,也饿不死就是。”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建奴那边闹饥荒,听说都有吃人肉的。可咱们逃到东江镇这边,不管是粮食,还是土豆,可没缺过吧?”

    “那是。”拉车男子用力点头,说道:“只要挺过今年,明年春耕误不了,咱们也能种粮食,种土豆。听说土豆的产量可高啦,一亩地能收两三千斤。”

    陈老实去车上拿了几个煮熟的土豆,还有两根咸萝卜条,分给妻子一半,塞进嘴里吃着。

    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只有经历过饥荒的,才知道饥饿的可怕。那种感觉,能令人疯狂,丧失所有理智。

    可惜,老母倒在了逃亡的路上。陈老实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直想掉泪。

    “俺们逃出来的早,现在那边怎么样,真的有吃人的吗?”唐牛转头看着陈老实。

    陈老实犹豫了一下,沉重地点了点头,等把嘴里的食物咽下,才又补充道:“一斗米涨到了七八两银子,谁买得起?”

    唐牛和其他人一阵唏嘘,又说起他们逃亡时,米价还没这么昂贵得可怕。

    大路两旁,随处能看到耕种的田地,也能看到地里忙碌的百姓。挖沟通渠,挑水浇田,正在不惜劳苦地抗击干旱。

    好在辽南境内的河流较多,大大小小有两百多条。

    流程在一百至三百公里的有碧流河,流程三十公里以上的有大沙河、复州河、鞍子河、清水河、吊桥河、夹河、赞子河等。

    为了抗击干旱,工坊还打造了很多水车,军队也出人兴修水利。这些措施使得旱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减产歉收的程度在可接受的限度之内。

    在官府的估算中,今年亩产可能要减三成或四成。但耕种田地总数的大幅增长,使得总产量还是很有希望超过去年。

    一路行来,陈老实等人也了解了不少唐牛所说的规矩,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基本常识。

    官府发的安家费,只够三个月买粮吃饭。想要养家糊口,就要干活儿。除了田地里的,就是修路挖渠,或是靠个人的特长。

    “给军队上作鞋、袜、被褥……”

    几个妇女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们没想到自己也能挣钱。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当时的妇女几乎没有不会的。

    “建窑烧砖,逐渐地翻盖房屋,把土坯房换成砖瓦房……”

    这项措施除了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外,挖土后形成的大坑,还要灌水形成池塘,进行淡水养殖。

    兴修大规模的水库不太现实,但每村有池塘,也能起到蓄水的作用。

    辽民们心里渐渐有底,只要不懒,男女都有活儿,就肯定饿不死。等到明年就好了,分到手里的田地种上粮食……

    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村落,唐牛等人有归家的喜悦,辽民们也有着心中的期待。

    说实话,他们除了身上的破旧衣服,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想着死中求活,谁会想到这边会给他们一个新家,一个美好生活的希望呢?

    “房子呢,都是一样的,你们也不用挑拣。土坯房,两大间一小间。院子呢,得你们自己圈起来,篱笆、木头、石头,用啥都行……”

    “给你们三天休息的时间,然后就得下地干活儿了。今年的规矩,秋收后官府和个人对半分……”

    唐牛大声说着,带着众人离开大路,走过三四百米的村路,进了村子。

    村子里人不多,都在田地里忙活,只是偶尔看见几个小孩子,或是好奇地看着这一行人,或是怕生地迅速跑远。

    唐牛把众人领到村公所,那是村中心的一处大院落,有几间土坯房,院子是用篱笆围起的。

    “这里是村公所,有什么事情可以上这里来找我。”唐牛伸手指点着,说道:“你们也挺累的,现在就让人领你们去新家,吃过饭就好好休息吧!”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