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师舆论

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师舆论

    京城。

    与方正化和毛文龙的报捷奏疏差不多同时抵达北京的,还有郭大靖给何贵忠等人的密信。

    对于如何掀起民间舆论,何贵忠等人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接到密信后,立刻整理之后,便开始在酒楼茶肆等地悄悄散播。

    正好借着朝廷开始宣扬金州大捷的契机,有关辽东,有关东江镇的消息,传播得很快,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之一。

    “蓟辽督师袁崇焕正在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哀求着要与建虏议和,以实现其五年平辽的大话,免得被治欺君之罪?”

    一个酒客瞪大了眼睛,伸向火锅挟肉的筷子停了下来,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面,说道:“这是哪来的谣言,张兄,可莫要道听途说,胡乱说话呀!”

    “这可不是道听途说,乃是真的。为了议和,袁崇焕断绝东江镇的粮饷,还在登莱禁海。这是在打压削弱东江镇,避免东江镇其成为他议和的阻碍。”

    “东江镇的官兵,十有八九都跟建虏有深仇大恨,必然会与奸虏死战到底,怎么会答应议和?正如为如此,袁崇焕才要制服东江镇,为议和铺路,保住他的命。”

    对面的酒客侃侃而谈,引得旁桌的人都投来目光,显得很是精神。

    何贵忠站在柜台里,手上打着算盘,耳朵却在用心听着,眼睛也在观察着其他酒客的表情。

    这两个酒客是东江镇的谍报人员,这套说辞已经说了数遍,显得很熟练自然。

    要知道,他俩可是去过数家茶馆酒楼,趁着人多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地把信息传播开来。

    除了他俩,还有其他两组人员,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不过是在京城内分了工作区。

    在这里说完,以后的复述传播,就交给本店的伙计,或者是某家了。

    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会不胫而走,传播的速度相当惊人。

    只不过,消息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增加新东西,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有多少个版本,何贵忠也难以确定。

    “什么,建虏要花银子买回战死者的遗体或人头?”旁边桌上的酒客现出吃惊的神色,挟起的烫熟的羊肉片都忘了往嘴里送。

    有酒客不以为然地摇头,说道:“恐怕不是真的。朝廷有赏功银,东江镇能为了多得些钱财,而藐视朝廷?”

    东江的谍探也不着急,嘿然一笑,说道:“真假很快就见分晓,捷报已经送到朝廷,接下来就看有没有人头押送入京。八千多首级,可是与建虏开战以来的最大战果。朝廷肯定会举行仪式,再建个京观也说不定。”

    “不管怎么样,东江镇这两年来已经屡获大胜,光人头就有好几千。”何贵忠装作随便的样子,用力地抖了下算盘,笑着说道:“可辽西那边,又是这个大捷,又是那个大捷,可却没见什么斩获。”

    这句话很关键,捷报上吹得神乎其神,可拿不出多少首级,老百姓也会觉得不靠谱。

    酒客们沉默了半晌,又出言讨论起来。何贵忠见目的达到,也闭口不言,又拔拉起算盘,一副守财奴的样子。

    店内的十几个酒客,就是十几条口舌,这种消息既能显示自己的见识,又能发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传十,十传百,不需要多长时间,消息便会不胫而走,甚至会变成更加精彩的故事。

    在古代,口口相传的速度并不算慢,有时候甚至会有惊人的传播速度和距离。

    散布消息,放出风声,能够如此顺利,也要拜崇祯所赐,连郭大靖也要说一声谢谢啊!

    干翻魏公公后,崇祯把东厂和锦衣卫也大削了一番。东厂名存实亡,锦衣卫也几乎成了皇家保安。

    耳目不说全废,厂卫的情报作用也大大降低,东林党大赞明君,崇祯也是洋洋得意,却不知道没了监督百官的厂卫系统,东林党便成了最大的祸患。

    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乃是“独护持善类,士君子咸感之”的家伙。得到东林党的交口称赞,可见他又能为崇祯做什么耳目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莫谈国事的禁忌是越来越轻。而文人士子结社之风也愈加兴盛,在社会上将形成极大的舆论力量。

    成立不久的复社,此时已经显示出不凡的声势。日后,复社更为强大,利用社会舆论竟能与首辅抗衡,左右官员的任命等等。

    所以,散布消息,利用舆论,郭大靖并不太担心派出的谍哨会因言而罪,反倒是怕深宫中自恋的崇祯听不到。

    看着两个谍探装模作样地又谈论了片刻,起身会账离去。何贵忠淡淡一笑,回了后院。

    南关大捷,身为东江镇的一分子,何贵忠是振奋喜悦的。对于郭大靖传来的命令,也是尽心尽力地完成。

    对于郭大靖在京畿的布局,何贵忠也猜到了大概,但更详细的情况,他却不了解。

    为了保险起见,郭大靖命令谍报部门另起两条情报线,一是以秦皇岛为根据,另一个则是天津。

    包括何贵忠在京师的这一条,就形成了三条独立的情报刺探和联络的线路。互不干扰,也避免了被一窝端的可能。

    击退了建虏的大举进攻后,郭大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勤王行动上。除了情报战线,共他的准备工作也愈发紧张地开展起来。

    何贵忠回到房内,拿出纸笔,思索着要给上司,也就是大连的谍报部写密信。

    还未落笔,房门被轻轻敲响,得到何贵忠的允许后,翠儿端着茶水,进到屋内。

    “老板,赵小柱送来了一车煤、两担柴,奴家已经付过钱,让人都运进了柴房。”翠儿放下茶水,恭谨地汇报着,“只是您说的羊,还没送到。”

    何贵忠点了点头,说道:“兴许是口外的羊还没运到,我让伙计去问一下,不耽误事儿。”

    看了翠儿一眼,他又说道:“缝补洗涮的活儿都让你干了,还去前堂帮忙,着实辛苦了。从这个月开始,每月给你一两银子的佣金。”

    翠儿赶忙躬身道:“老板,不用给佣金。只要管吃管住,俺们姐弟俩什么活儿都能干。”

    何贵忠笑了笑,摆手道:“就这么定了,你先下去吧!”

    翠儿张了张嘴,还是没说出什么,施礼之后退了下去。看到何贵忠的书案上有纸笔,她想求恳着教教小弟,可这显然有些太过失礼了。

    轻轻带好房门,翠儿咧嘴笑了起来。一个月一两银子,已经是不错的报酬。很多老百姓辛苦地做工,也高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有这一两银子,足够养活她和小弟了。当然,这要有个住的地方,住宿不花钱。

    即便如此,翠儿也是极高兴的,小跑着去了柴房,急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弟。

    柴房外,小龙用斧头把柴禾截成一般长短,又认真地码放到柴房内,干得头上都冒出了丝丝白汽。

    小翠跑过来,急着说道:“不是不让你干嘛,把斧子给我,这点活儿,姐姐来干。”

    小龙呵呵笑着,说道:“姐,跟你说过了,我的病全好了,身上可有劲儿呢!冒点汗,身上热呼,可舒服了。”

    小翠没抢过斧头,见柴也只剩下了一点没劈完,小弟的精神状态也好,也就不再勉强,弯腰帮着收拾。

    “何老板挺高兴,以后要给姐姐工钱,每月一两银子。”小翠满脸笑容,把好消息告诉了小弟,“等工钱发下来,你想吃什么,姐给你买。”

    小龙咧开了嘴,斧子下去的劲儿更大,笑着说道:“那我呢,以后会不会也给我工钱。”

    小翠眨巴着眼睛,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人不能贪得无厌,可又怕伤弟弟的自尊心。

    小龙哈哈一笑,说道:“姐,我是逗你玩儿的。人家管吃管住,咱还能不知好歹,那么贪心。”

    小翠笑着点头,说道:“这么想才对嘛,咱们是命好,遇到了何老板。要不——”

    似乎不想提起以前那令人伤痛难过的事情,小翠岔开了话题,说道:“听酒客们讲,东江镇打了大胜仗,光建奴的人头,就砍了七八千呢!”

    小龙露出惊讶的神情,说道:“那么多?”

    小翠用力点头,说道:“还听说建奴要用银子把人头买回去安葬,正派人和东江镇谈判呢!”

    “一颗人头值多少银子?”小龙疑惑地问道:“很贵嘛?”

    小翠想了一下,说道:“我听一个酒客说,要是人头押送入京,朝廷的赏功银是每颗人头五十两。”

    哇!好值钱哪!

    小龙的眼睛亮了,根本想不到这有多血腥,苦惯了的孩子,光想着白花花的银子了。

    五十两,甚至是一百两,能在乡下有个小房,还能有几亩地,安心地生活,不再让姐姐吃苦挨累了呢!

    辽东,虽然曾是家乡,但对于何时能够返回,小翠和小龙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

    对于逃出辽东的辽民百姓,也差不多是同样的。

    平辽灭虏,重返家乡,曾经幻想过,憧憬过,但到现在,已经成了模糊,或者是很遥远,不再有希望的事情。

    没人有确切的时间表,除了要“五年平辽”的袁督师,以及笃信不疑的崇祯皇帝。

    也没人知道,看似遥不可及的幻想,却只是郭大靖所定下的一个小目标。他的人生,他的理想,却远不是一个辽东能够满足的。

    …………………

    栾古关的工事修筑,已经初建规模。最主要的是,大批粮食弹药武器装备的运抵,使得守军对防御更有信心。

    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关键还是防御设施的革新改变。

    不再依赖高大的城墙,而是壕沟胸墙,以及类似于铁丝网的鹿砦拒马。这不仅提高了速度,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经过南关激战,虽然是大胜,可郭大靖还是按照老规矩,主持召开了战后的总结会议。

    没有尽善尽美的作战,总会找到些不足,并能够更加完善,并吸取经验教训。

    比如对付楯车的办法,除了大炮直接摧毁,还有壕沟阻挡,以及高低不平的地势,低矮不影响射击的木桩阵。

    至于重甲兵,拥有重火枪和佛朗机炮的东江军,在防御中已经不太当回事儿。

    何况,建虏的重甲兵并不多,且损失很大,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而且,建虏恐怕也明白重甲兵不再是倚仗,会更加谨慎地使用。m.zwWX.ORg

    “不管建虏还会不会前来进攻,我们都要做到万无一失。”郭大靖看着刚运到的迫击炮被安放在城头,提醒着身旁的众将,“特别要防范内奸,逃人不入关,这是死命令,一定不能因心软而违犯。”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只是外部进攻,守军能以一敌三,敌五,甚至更多。但内奸的作用,远大于此。

    郭大靖老早就制定并实施了防范谍子内奸的诸项措施,从广鹿岛到金州。

    比如在海岛上严控船只,在金州也是一样,并且对于移民也有甄选,按照有无家眷、居留时间长短等等,来确定居住于何地何村。

    成效是显著的,南关大捷就是明证。建虏对金州的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是他们惨败的原因之一。

    不排除还有谍子潜伏于金州,但他们与死谍没什么区别。情报送不出去,命令无法接收,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当个好百姓。

    对于郭大靖的提醒,张攀连连点头,伸手指点着城外的一处小营地,说道:“按照将军的指示,那处便是接待辽民百姓的所在。暂时休息后,立即送走。”

    送走的辽民百姓不会安置在北金州,而是在更远更深入的南金州,通常是分散安置,且还不会安置在离海近的地方。

    不管谍探内奸是被建虏胁迫,还是心甘情愿为建虏卖命,他们没有送出情报的机会,也没有多少活动空间。

    时间长了,他们也就死了心。等到建虏越打越衰弱,人心不再,这些曾经负有任务的谍探内奸,也就会尽可能地忘掉自己的使命。

    这种利用时间来冷处理,郭大靖认为比大范围的肃奸要更好,更平稳。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