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三)

    第十三篇《同人》文今译与解说

    (原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同人于郊,无悔。”

    (译文)

    “十三、聚集众人力量是为了天下苍生,则通达顺利,能成就大事业,更利于君子之治。

    把众人的力量聚集在国门,没有过失。若把民众的力量聚集在本宗之中,会有过失。把军队埋伏在军事重地,把守着制高点,做好长期的防守战备。(来犯者)登上城头,也不能攻破,这是聚集起众人防守保卫的结果。聚集众人的力量,先呐喊壮我声威,后取得胜利而欢笑,大军胜利会师。这正是聚集起众人的力量,又是为了广大的民众,才无怨无悔。”

    (解说)

    本篇是讲述聚集民众力量,应遵循的方针原则问题。

    “同人”:众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这是本篇的论题。“聚集众人力量是为了广大的人民,则通达顺利,能成就大事业,更利于君子的前景。”为何“同人于野”就能亨通,就是有利“涉大川”与“君子贞”呢?这里的“野”是个区域概念,“野”与“国”在西周时期是不同的区域划分。“野”相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而“国”相当于城市。“野”是城外的地区,“国”是城内。这里的“野”是寓意政治上应遵循的方针原则。作者提出的“同人于野”才是有利的事情,这就是本篇的命题,而本篇也就是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同人于门,无咎。”

    这里的“门”,意思是指城门。“无咎”:没有过失。这一句是寓意着代表谁的利益问题,是大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问题。众人聚集于“野”于“门”都没有害处。“野”与“门”是寓意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同人于宗,吝。”正是对比阐释“同人”于何处的道理。

    第一自然段是从正面来论述众人的力量应放在国家人民利益至上。而本段则是从相反的一面来论述。“宗”:指本宗,小宗,小派。“吝”:耻辱,或叫有问题的意思。总之,“吝”是代表的不是好结果,与“亨”,“无咎”之意正相反。“同人于宗吝”这是以对比的手**证“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这一命题的。正是“同人于宗”是违背了“同人于野”这一正确原则,就会是“吝’结果,即不会是好结果。这‘宗”是对比“门”而论,这是象征着政治含义的。这是论述众人力量如何利用的问题,如同发动起民众的力量为谁所用的问题。作者强调的是众人的力量应该放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至上。

    第三自然段是承上面的内容,来讲进一步实现“同人于野”的道理。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年不兴”。

    “伏”隐藏,埋伏。“戎”:军队。“莽”:丛莽。

    本段意思是说“把军队埋伏在军事重地,把守着险要地段,做好长期的防守战备,不可兴师妄动”。坚持这一战略思想,就是“同人于野,利涉大川”的事情。把民众的力量汇集起来,团结一起,再把军队派在重要的军事重地防守,这就是政治上的远见。

    第四自然段说明了,经过人力,财力的积聚,富国强兵的目的实现了,也就是国防建设的力量大大增强了。这就是本段“乘其墉,弗克攻,吉”的含义。“墉”:城墙,高墙。“弗”:不。

    本段其意是“(来犯者)即使登上城墙,也不能攻克。”这就是实现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其结果自然是“吉”了。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号”:大声的叫喊。“咷”:哭。“号咷”:啼哭呼喊,欢呼等意。“克”:战胜。

    这是描述取得胜利前后的情况。“聚集众人的力量,先呐喊壮我声威,后取得胜利而欢笑,大军胜利会师。”这说明了发动起来民众的力量,是执行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才取得的胜利。

    最后“同人于野,无悔”,这是所做的总结。正是众人聚集起来,团结一心,积极备战,才能实现保家卫国,才不会出现悔恨的事情。

    《同人》是一篇讲述发动民众力量为谁所用的利害关系问题。本篇所强调的是把众人的力量用在全体人民的利益至上,而不是宗族或小集团的利益至上。这里把民众的力量聚集起来用在何处的道理是讲的很明确。而本篇出现的“于野”,“于门”,“于宗”,“于莽”。表现的是不同地方区域,也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总之,是把众人的力量聚集于广大人民利益至上,而不是宗族势力,更不是“家天下”。这里作者所关心的是“野”,“野”是指广大的农村。只有把广大农村里民众发动起来,把这只力量用好。作者讲述的无疑使“君子”认清这种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政治关键问题。有了政治上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利涉大川”与“利君子贞”的目的于实现。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