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蜀汉之庄稼汉在线阅读 - 第0961章 使团到来

第0961章 使团到来

    全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经济基础变化这种大事,不是冯刺史不想做,而是力所不及。

    说白了,就两个字:没钱!

    所以凉州的苍头黔首想要翻身,最好的办法,还是得要加入军伍。

    而且还必须是兴会汉体系的军伍,也就是冯刺史麾下。

    在服完三年义务兵役之后,如果愿意转成职业兵,那就可以给自家孩子谋取学堂里的一个位置了。

    在军中,除了可以博取军功外,军中所发的口粮,也是很丰厚的。

    累积立下的军功越多,好处自然也就越多。

    就如草原上那个纳了姐妹花的王猛男,官至部督尉,少说也可以拿到学堂的两个名额。

    再加上自家大室身为南乡第一批女织工,怎么说手里至少也有一个名额。

    军中有些人自家用不了那么多名额,甚至还可以转让出去,这就是套现。

    王督尉这么些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生死搏杀,怎么说也不会少了袍泽间的生死交情。

    所以就算是他自己的孩子太多,名额不够,也很容易从袍泽手里拿到多余的名额。

    反倒是兴汉会体系,或者说是与兴汉会体系没有往来的外人,就算是拿着钱粮,想要出高价,也未必有门路买到名额。

    所以王督尉说这是冯君侯给他们这些老人谋福利,确实不算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张大秘书凭着敏锐的政治敏感性,看到这里头的某种隐患:

    胡女会借着这个机会,趁机为自己的后代抢夺教育资源,从而导致汉胡关系可能重新变得紧张。

    但冯刺史对此却是淡然。

    自己在资源分配上本就是倾向于汉家子民。

    起步本比胡人高,最后却竞争不过胡人,那还有脸了?

    罗马帝国雇佣异族帮自己打仗,主体民族不愿意奋斗,光顾着享乐,最终沦落到个什么境地?

    再看看后世有些人,在国内被保护得太好,一天到晚吃饱了撑得,瞎嚷嚷这不好那不好,不要大国崛起,只想要什么狗屁的小民尊严。

    让人恨不得抽他们几个大嘴巴子,再扔到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让他们尝尝什么叫小民尊严。

    汉家儿女,本就不同于世间异族,若不能立于世间之颠,仅求苟活于世,那就是异族眼中的肥膏。

    不把你彻底分食个干净,他们会善罢甘休?

    还想指望别人给你施舍小民尊严?

    冯刺史才不会惯自己子民这种臭毛病!

    老子是家长,家长就要对孩子一视同仁。

    我可以分你田地,可以帮你打通上升通道,但你想要再进一步,就得自己去拿。

    别人能为子孙搏来富贵,你拼不得?

    就你命贵?

    再说了,将士的孩子身上同样流着汉家的血,从小习汉家文化,谁敢说不是汉家子弟?

    丞相当年定下的视汉夷如一的政治正确大棒,谁能接得住?

    所以在冯刺史看来,与其关心这些没出息的家伙,还不如去关心即将到来的东吴第二批使者,那才叫正事。

    建兴十三年十月,在汉中呆了一个月的吴国第二批使者团,终究还是来到了凉州。

    这一回,带着使团过来的,乃是已经六十七高龄的向朗。

    亲自到城外迎接的冯刺史,看到使团过来,远远就迎了上去,对着领头的马车连连作揖:

    “有劳向公亲自前来,永不胜惶恐。”

    车帘被掀开了,发须皆白的向朗露出面容,虽然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倦意,不过看起来兴致很高。

    只见他爽朗一笑:

    “君侯,数年不见,汝与前些年相比,倒是变了不少,谦逊了许多啊!”

    若是换作他人,这话可不算是客气——而且放眼大汉,也没几个敢这么跟冯刺史这么说话。

    但是向朗嘛……

    当年陇右一战,冯君侯可是算计过向朗的。

    而且陇右之战过后,向朗又被冯君侯半哄半逼去了南乡,然后一直呆在那里教书育人。

    正是凭借他的声望,南乡学堂转变成南乡学院,被所有士子学子所承认,事情远比冯永想像中的要顺利。

    所以此时向朗戏谑着说了这么一句,冯刺史还得陪着笑:

    “以前年少轻狂不懂事,惭愧惭愧!倒是向公,似乎越发返老还童了,真是让人羡慕……”

    陇右之战的时候,向朗已有六十多岁,仍能随军北伐。

    如今年近古稀,从汉中赶到凉州,除了面有些许疲色,居然还这么有精神。

    这身子骨,没得说!

    搞得年纪轻轻的冯刺史都有些羡慕。

    再想起在汉中养病的大汉丞相,冯刺史又不由地一阵鄙视:弱鸡,弱爆了!

    从车上下来的向朗听着冯刺史的话,下意识地就是指了指他,失声笑道:

    “惭愧什么?有什么好惭愧的?大汉有君侯,幸甚!”

    “若是连君侯都要惭愧,那大汉朝野,还有几个敢说自己不惭愧的?”

    说到这里,他似乎越发地高兴,“老夫记得,君侯还未到而立之年吧?这等年青有为,应当是老夫羡慕君侯才是。”

    冯刺史连忙谦虚道:“向公过誉了,过誉了……”

    两人打过招呼之后,向朗向后招了招手。

    一直在后面苦苦等待的两个少年郎急不可耐地走上前,兴奋地对着冯永行礼,齐声喊道:

    “见过山长。”

    声音之大,差点吓冯刺史一跳。

    “这两个孩子,这几年一直跟着我,也不知你是他们的师长,还是我是他们的师长。”

    向朗半是感慨半是有些不舍地说道,“此次我把他们带过来,就算是帮他们了了一个心愿了。”

    冯永的目光落到英气勃勃的罗宪和傅佥两人身上,眼中的欣慰之色一闪而过。

    但见他摆出一副师长的威严,开口问道:

    “此行过来,经过赵老将军同意了?”

    罗宪和傅佥好不容易才得偿所愿,来到凉州,就怕自家山长一个不高兴,又把他们赶回汉中,闻言连忙答道:

    “确是得了赵老将军的允许,这个向公可以作证。”

    冯永点点头,微微侧撇了一下头。

    罗宪和傅佥两人一见,嘴都快要咧到耳根后了,哪敢有一丝怠慢,一溜烟地小跑到冯刺史的身后站定。

    冯永这才看向不远处正和陆瑁接头的吴国使团。

    相比于向朗与冯永之间的轻松戏语,虽然听不清陆瑁与和前来的吴国使团在说什么,但看起来气氛似乎有些不太对。

    过了好一会,脸色有些不太好看的陆瑁这才领着人过来,对着冯刺史勉强一笑:

    “君侯久候了。”

    “无妨。”冯刺史扫了一眼陆瑁的身后,这新来的使团里,自己一个人也不认识。

    当然,不认识归不认识,但冯刺史很明显看得出来,吴国使团似乎发生了什么。

    但见冯刺史目光一闪,脸上堆起笑容,热情地说道,“只要是陆公,我就是等得再久,亦是无妨的。”

    陆瑁有点蒙,有些不太适应。

    因为留在凉州的这段时间,冯刺史对他是能躲则躲。

    现在怎么突然变得这般殷切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冯刺史已经满面堆起笑容,与吴国使团打起了招呼。

    打过照面后,众人开始向城里而去。

    冯刺史突然又极是热情地对陆瑁说道:

    “陆公,何须与旁人同行?不若乘吾之车驾。”

    汉吴两国并称东西二尊,冯刺史年纪虽比陆瑁要小得多,但却是实打实的位高权重。

    车驾岂是一般人所能坐的?

    陆瑁正要拒绝,冯刺史却是紧紧拉着其衣袖不放:

    “这些日子以来,陆公君子之风,让永如久旱逢甘霖,今车驾能得陆公坐之,何其幸也?还请陆公就遂了永这一回。”

    听到这个话,陆瑁几乎就要怀疑,眼前这位冯刺史,怕是他人所假扮。

    只是他乃是正人君子,虽然觉得冯刺史的态度有些反常,但众目睽睽之下,被冯刺史这般高赞,哪里好意思驳了对方的脸面?

    再加上这换马一事,最后还是要落到此人头上。

    此人名声毁誉参半,若是惹得他不高兴,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

    毕竟久有心狠手辣之名……

    一念至此,陆瑁只得先把疑惑放在心底,嘴里连声说“得罪得罪”,这才敢登车。

    看到冯刺史亲自扶陆瑁上车,吴国使团里不少人皆是脸露笑容,只道陆瑁果真得冯刺史敬重。

    更有人想着,看来此行的目的,已经是成了一半。

    冯刺史把吴国使团的人安排住下后,夜里又亲自设宴款待。

    席间,烈酒蒲桃酒蜜酒如流水般地端上来,案上更是诸人少有见过的美味佳肴。

    更有自西域而来的胡女,扭动着水蛇般的细腰,疯狂地旋转,与中原迥异的舞姿,引得众人喝彩不止。

    一时间,主客尽欢。

    直到冯刺史不胜酒力,醉倒在地,宴席这才散去。

    被扶回后院的冯刺史,瘫坐在椅子上,有人用热毛巾帮他擦了脸,然后又送上醒酒汤。

    喝完汤之后,冯刺史这才长舒出一口气。

    “还真喝那么多啊?”

    关姬紧挨着坐在旁边,关心地问了一句,一边把接过阿梅递过来的热毛巾,敷到冯刺史的额头上。

    “怎么也要喝一些,不然万一被人看破,那就不好办了。”

    冯刺史靠在椅背上,闭着眼回答道。

    张小四离得远远的,一边在鼻子边扇风,似乎是不想沾上一点酒气,一边没好气地说道:

    “怕是看到那些胡女跳得好,所以一时把持不住,情不自禁喝多了几杯,酒色嘛……”

    “去去去!”冯刺史打断了她的话,终于睁开了眼,把毛巾从额头上拿下来,还给关姬,“整个刺史府最美的秀色,都被我藏在这个屋里。”

    “别的色,我还能看得上眼?”

    一句话,别说是张星忆,就连正在水盆里揉搓毛巾的阿梅,都情不自禁地用水汪汪的眼睛瞟了一眼冯刺史。

    关姬嘴角藏不住笑意,轻打了冯刺史一下,娇嗔道:

    “还真道你喝多了呢!看来是妾想多了。”

    冯刺史放了一个群体魅惑术,一时间差点收不住场面,当下连忙咳了一下:

    “说正事,说正事。使团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张星忆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把整理好的纸张递给关姬,不愿意挨冯刺史身边:

    “已经查出来了。你着重点出的那个家伙,身份确实有些不同。他叫秦博,乃是监察吴国百官的校事府出来的。”

    关姬正欲转手递给冯永,冯永摆了摆手,“酒有点上头,细君还是念给我听吧。”

    关姬闻言,当下便整平了纸张,把秦博的资料念了一遍。

    纸上的字其实也就是廖廖几行,是关于秦博的年龄、背景、为人等,以及目前在吴国的官职,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毕竟秦博又不是什么重臣,张星忆能在一天之内,调出此人的资料,已经算是高效率了。

    孙权亲设的校事府,这两年没少和兴汉会打交道。

    因为兴汉会运到吴国的大宗物资,很多时候都绕不过校事府。

    在这方面,校事府有点类似于明朝的收税太监,专门替孙权收敛钱财的。

    秦博在校事府里地位,仅低于首脑人物吕壹,所以正好在情报里有备案。

    “校事?吴国的厂卫?”

    冯刺史低声咕哝了一句。

    汉之绣衣使者,三国之校事,南北朝之典签,唐之内卫,宋之皇城司,明之东厂西厂锦衣卫,清之血滴子,名虽不同,但都能看到彼此之间的影子。

    关姬没听清冯永的话,凑得近一些:“阿郎方才说什么卫?”

    “没什么。”冯永摇了一下头,然后又有些疑惑地说道,“孙权派这个秦博过来做什么?刺探凉州军情?”

    “有可能。”关姬点了点头,“不过话又说回来,阿郎是怎么一眼就看出,那个秦博有问题?”

    “不专业。”冯刺史嗤地一笑,“没受过专业训练,今天我就是试探了一下陆瑁,那个秦博的立刻就不对劲了。”

    校事府在吴国,那可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存在。

    特务机构嘛,基本少有好名声,这个可以理解。

    今天陆瑁的脸色不太好看,可能就是看到使团里有校事府的人在。

    偏偏吴国使团气氛的异样,被冯刺史敏锐地察觉到了。

    陆瑁只道冯刺史今天有些反常,哪知道自己竟是被冯刺史作了一场戏?

    “孙十万不好好去打合肥,派校事府的人来凉州刺探军情?就算是被他刺探到军情又如何,难道他还能领军飞来凉州不成?”

    冯刺史摸了摸下巴,有些疑惑地说道。

    说都无意,听者有心。

    张小四不自觉地放下捂着鼻子的手,若有所思地说道:

    “我今天翻看资料,上言吴国校事府,以吕壹为首,其下便是秦博钱钦二人。”

    “如今孙权派秦博过来,可见重视程度,可是他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凉州?”

    冯刺史一听,顿时一怔。

    关姬看看冯刺史,又看看张小四,插了一句:“因为战马?”

    冯刺史的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若是因为战马,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当然不对!真要因为战马的话,那还不如派一个重臣过来,毕竟这可是两国之事。”

    张小四摇了摇头,“派一个校事过来,算怎么回事?”

    两国交往,讲的是对等原则。

    校事在吴国的权力再大,到了大汉这里,官面上那也是上不得台面——除非你带着孙权的秘信。

    但若真有事关凉州的密信,那汉中应该提前给凉州通气才对。

    在政治这方面,张秘书可比冯氏夫妇强太多了。

    听到她这番言语,冯刺史也明白哪里不对劲了:

    “也就是说,此人另有目的?”

    “不得不防。吴人终归是不可信。”

    张星忆说到这里,忽然哼哼一笑,“不管他有何图谋,最后终是要面对阿兄的。”

    “今日阿兄不是对陆瑁施了一计么?只看他有所动作时,不妨再顺着今日的局面,再施一计。”甲青的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