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言情小说 - 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在线阅读 - 第 94 章 第九十四章

第 94 章 第九十四章

    因刘氏临盆在即,刘家爹爹在杨家住了下来。

    正当江南的雨季,方晴了两日的天,又下起雨来。

    杨家蓬屋漏雨不歇,外面下大雨,里头也跟着下小雨。堂前的桌上、地上,各摆了好些瓦瓮盆瓢接水。

    入夜时分,天边掠过几道惊雷,雨下得更大了些。

    刘家爹爹炒了一碟青椒鸡蛋端到堂前,牢骚发个不休,一面骂屋破、人没用,一面用乘了饭的碗扒拉几块鸡蛋,从后门出去了。

    刘氏提箸夹了一筷子鸡蛋放进嘴里,扭头望向父亲离去的背影,不由轻轻笑了一下。老爷子到底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但服侍他,连带他卧病的公公也一并好生照料着。

    都说嫁出去的儿郎是泼出去的水,不曾听说哪家小郎嫁出去还要老爹跟过来服侍着的道理。

    念及此,刘氏心里就难受,父亲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却要为自己家的事劳心劳力。

    心里有事,肚子就跟着痛起来,刘氏不禁弯腰曲背,捂着肚子,下.身却撕裂般地阵痛起来,离预产期还有近一个月,这就要生了吗?

    刘家爹爹回来时看见儿子倒在地上,满地是血。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他惊慌拍额,看样子是要早产了。

    “明华...明华...”

    听儿子这个时候还在声声着杨明华的名字,刘家爹爹又急又恼,“你唤那废物有什么用?”说着将使劲将儿子拽起来,好不容易将他搬到床上,想去叫产翁,却被刘氏一把拽住:“爹,帮帮我......”

    刘氏吃疼不住,又将两个儿子的乳名乱喊一通。

    昏暗的烛光里,刘氏的鬓发湿漉漉的贴在脸上,分不清是水还是汗。

    产翁赶到时,刘氏已经晕了过去。刘老爹手忙脚乱地去烧水,过了会儿,产翁的女婿急匆匆出来,面带难色道:“不好了,孩子横住了,出不来,大人也快不行了,我公公问保大还是保小?”

    等到天快亮时,刘氏才醒,知道孩子没保住,哭得死去活来。当时刘家爹爹安慰他,说是个男孩儿,又劝慰他是儿不散,父子缘分没修好之语。

    可是刘氏迷迷糊糊中睁开眼睛,隐约听到产翁洗手时叹了口气:“可惜了,是个胖丫头。”

    刘氏要看孩子,他爹却迟疑了一下,复叹道:“埋了,讨债的小鬼罢了,你只管养好身子,休再想他了。”

    听他这样说,刘氏哭得更厉害了。哭声之大,就连住在后院的杨家爹爹都听到了。

    中午刘氏的爹给杨老爹送饭时,他问他:“是不是生了?”

    因想起儿子的嘱咐,怕说实话刺激老头,刘老爹迟疑了一下便道:“哪有这么快,这才九个月。”

    杨老爹指着自己耳朵指摇头,示意自己没听清。

    刘老爹无奈地大着嗓门又重复道:“九个月,早着呢!”

    杨老爹听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抬手抓住刘老爹的手,颤声道:“亲家,我是土里埋的人,本不该忝烦下代,却难免妄存了些私心,就想撑到我孙女出世的那天,死也能闭眼了。”说着就忍不住连咳几下,心肝脾胃都咳得发紧。

    刘老爹给他顺了顺背,好气又好笑道:“亲家也真是,你怎么知道是个女娃娃?那男娃娃就不是你杨家人了?”

    杨老爹摇头,缓缓回道:“老头子我倒是无所谓,男娃女娃我都喜,只是我婆婆年少时和家里断绝关系,被赶出家门,从族谱除了名,明华她娘生前发宏愿,杨家的女孙将来总有一天要重归族谱。”

    刘老爹无言以对,就着他的话颔首:“亲家公,你就好好养着吧,以后你女儿做大官,有你享福的时候。”

    杨老爹听了笑得像个孩子。

    “我走了,你吃吧。”刘老爹说完便出去了,走在院子里时望天哂笑:“老头子想得倒美。”言毕长叹一声,四顾无话。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哇啊......哇啊......”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的哭声,夏夏抱着安安敲打刘氏的门,唤了两声:“太爷,太爷......”

    刘氏睁开眼睛,清晨的鸟鸣混着孩童的啼哭声直往他脑仁里钻,原来他又做梦了。多年前的事,总一遍又一遍在他梦里重演。

    “什么事?”

    夏夏有些为难地回话:“下面人马虎,不防竟叫小少爷学步时磕到桌腿上,碰了头,周爷一大早就出门去了。这会儿小少爷谁也不要,嗓子都哭哑了。”

    刘氏闻言连忙躬身提履,自己穿起鞋来,外衣也顾不得披,出门便抱过安安,小娃娃头上果然鼓起一个小包。

    刘氏心痛,一面吩咐人去拿药酒,一面问小孙子:“是哪个桌子干得好事?把我们安安撞成这样?”

    “太爷,在西厢房......”夏夏刚一出声,就得了刘氏的一个白眼,他遂笑了笑,看着自家小少爷伸出肉嘟嘟的小手,眼泪汪汪地指着西厢房的方向。

    刘氏就将他抱到西厢房。

    安安指着“肇事”的桌子,小脸直往刘氏脖颈上依,眼神中透露满满的委屈。

    “哦,原来是这个坏蛋。”刘氏恍然大悟似的,随手拿起一只鸡毛掸子照着桌腿打了两下,边打边说:“叫你撞我安安,叫你撞,打死你。”

    孩童见状也不哭了,睫毛挂着眼泪,却咯咯笑起来,模样煞是可爱。

    “还是太爷有办法。”夏夏笑道。

    刘氏替安安抹了红花油,又遣人去请了郎中来看,好一番折腾才放下心来。

    “他出门乘轿还是乘车?”刘氏靠着迎枕,看着在罗汉床上趴着玩的孩子,慢慢将手里的拨浪鼓放到身侧,问夏夏:“几时出的门?”

    刘氏没头没尾的发问,夏夏“啊”了一声,良久才反应过来,回道:“今晨雾浓。爷是交卯出得门,小的问他去哪,要不要春春套马相送,爷说不必,只叫下面人去牵了家主的斑赤来。策马扬鞭,眨眼的功夫就没影了。”

    刘氏端起茶杯挑着浮叶,淡淡说道:“我是说昨天。”

    夏夏眉头一皱,反问道:“昨天也出去了?”复摇头:“这就不清楚了。”说着话便朝周世景的侍从冬冬招手。

    刘氏却说:“罢了,他又无口,问也白问。我也只是随口一提。”

    眼下事情太多,他已无心顾得其他,现在只盼那些个活祖宗保佑,好让女儿早些脱险。

    他这样想着,便起身去了小祠堂,取了三炷香供奉给案上的牌位。

    ***

    墙倒众人推,杨侍郎入狱之后,弹劾她的奏章铺天盖地。

    想起过几日就要三司会审,届时礼部侍郎贪墨、囤积军资一案也该有个了结。朱承启遂将大理寺少卿陆长松召到宫中。

    陆长松被内侍引到后花园,见皇帝负手立于假山石顶的望月亭中,便也提裾登亭,于他身后施礼:“陛下。”

    “青山,你来了。”朱承启头也不回地唤着陆长松的字道。

    皇帝立身高亭中,有猎猎西风,他独立在石栏边,衣袂翻飞,玉带飘摇。

    “闹剧该收场了。”他抬手轻抚石栏道。

    陆长松犹豫了片刻,上前一步看着帝王淡然的侧脸,欲言又止。良久朱承启才回首问她:“她后来可还有话?”

    “陛下。”陆长松摇头,缓缓垂首:“杨侍郎什么都没说。”迟疑了一下又问:“会审在即,陛下是否要预先亲审?”

    朱承启看了她半晌,方笑道:“区区侍郎,何需如此兴师动众?”他压低了嗓音,又仰首望天:“我若当真去大理寺见她,有些事怕是再难辩解得清了。”

    声音太小,不待出口便散在风中,陆长松并未在意,听皇帝又问:“孙协呢?前些日子她们在大理寺见面,二人谈过什么?”

    “臣死罪,那日二位侍郎借口.交接礼部公务,以机密为由,将人支走,臣的手下什么都没听到。”顿了顿复叹道:“臣那夜提审她时,兵部侍郎在场,怕被看出破绽,用刑着实重了些,杨大人什么都不愿跟臣说,也是情理之中。”

    朱承启听了这话,目光抖了抖,转而笑起来说:“真要细细计较,倒是朕一手将她推到这个境地的,她岂不是恨透了朕?朕又莫名想到多年前你九叔的事。”说着叹了口气:“老太傅也该怨极了朱家才对。”

    “陛下......”陆长松闻言,手足俱寒,原本白皙的面庞显得愈发苍白,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她不知道皇帝今日为何会提起这事,突然曲膝跪下:“陛下,臣祖母之忠心日月可鉴,坠心危涕亦不敢稍动分毫。况先叔父之事本就祸起自家门,怪不得旁人。”

    不待她说完,朱承启就转身随手将她托起,仍是笑着说:“方才是朕的玩笑话,难不成爱卿竟当了真?”

    他顿了顿,望着脚下的山石,若有所思地继续道:“先帝与太傅君义臣孝,终是后世的楷模。那些言官之于你我君臣,左不过是些外家。说起来,朕听闻老太傅近日抱恙在家,两次早朝都不曾见了。朕甚是挂念。”

    陆长松小心翼翼低眉应道:“多谢陛下关心,祖母是旧疾复发,不得愈却不妨事。”

    “那就好。”朱承启颔首,“北漠去岁贡了几瓶白丹,对偏头痛有奇效,你带一瓶走。”

    君臣二人站在亭中说了一会儿话,一问一答,片刻后朱承启才说:“若无他事,你便退下吧。”

    陆长松应了一声,下了假山,方觉出自己中单已经被汗打湿,脑中竟不由得回荡起进宫之前,路过小巷听到的童谣:“佳人俏,佳人笑,九霄云外仙家妙。赤华会天人,误把霄云散。乾坤现,仙不见,雨露难成烟。”

    她本打算回大理寺办公,思忖再三还是转道回了家。贴身的侍从刘德为她撩开马车的帘幕,问她:“大人,您脸色不好,可是有什么事?”

    她踏铖上车,马车驶离皇城,手脚冰凉,不安地问:“那歌谣你听过没有?”

    刘德想了想,回:“可是早上那些乞儿唱的那首?”

    一大早陆长松就得令来宫中,应召而来,一刻也不敢耽误,但在路上听到一群乞丐敲碗乞讨时嘴里念的歌,她却叫车停下,下去问她们:“谁教你们的?”

    听说京城都在传,陆长松的脸色微变。那时候刘德并未过多在意,当下听陆长松道:“你也注意到了。”

    刘德稍稍回忆,念了一句:“仙不见,雨露难成烟,还有什么佳人天人的,大人为何如此在意?”

    陆长松摇头:“这歌谣说得是二十年前的事。先叔父讳天由,皇家姓朱,赤即是朱,皇帝乃重华,赤华便指先帝了......”

    刘德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头皮发麻:“难不成?”

    陆长松点天,拳头虚攥在膝盖上:“说得就是九叔,当年先帝欲纳九叔入宫,九叔已经和外女暗结珠胎,祖母后知后觉,等她知道以后,逼得九叔自缢,又亲手掐死了那孩子,方保全了陆家,这也是我娘临终前才告诉我的。当年先帝念九叔已逝,便没有再深究,九叔有孩子的事,外人是不知道的。却不知为何被人编成童谣。”

    刘德拧眉啧舌,想了好久才问:“大人有何打算?”

    陆长松摇首:“此事可大可小,当年若不是先郕王突然薨世,耽搁了封君之事,九叔早就嫁入宫中了,婚事早已定下,但九叔偏糊涂....这个歌谣就是在那时传出来的,但孩子死了,九叔逝了,没有证据,且先帝顾天家颜面,不想将此事闹大,纵有再多的弹劾也是枉然。我就怕这歌谣是有人故意放出来引事的。朝堂之上,云谲波诡,究竟是谁?”陆长松轻叩车板道。

    归家的路似乎比往日都长,陆长松一下马车就急步向内院去了,路遇管家,便问:“祖母何在?”

    话音刚落,却听见一声:“青山,这个时候,你不在大理寺衙门,回家来做什么?”陆太傅一面淡淡说着,一面不疾不徐从书房夹了本卷宗走出来。

    “祖母....”

    “进来说话。”太傅道,“天风,你也进来。”

    陆天风是陆家养女,亦是管事。

    陆长松只好提步跟着她进门,合上身后的门后,忙道:“祖母,孙儿怀疑有人拿九叔的事挑事。”

    陆太傅微微冷笑:“哦?你可有怀疑的对象了?”

    屋里一片死寂,许久后陆太傅起身背手道:“不先剜其脓,泄其恶,何以除其疾?不坦心,又何以推腹置心。”

    “这.......孙儿愚钝,还请祖母明示。”

    “长孙喝茶。”陆天风为祖孙二人倒了茶,与太傅对视一眼,后道:“长孙不必忧心,那背后的人正是家主自己。这是陆家和皇家的旧疾,家主想彻底暴露伤疤,等弹劾的人把话说尽,她才好表文一封,还话回去,以示赤心。”她顿了顿,将倒好茶的杯子向前推去:“中间长孙难免为陛下所忌,但过后您与陛下的关系便会急转而上。家主总是为长孙着想的。”

    案上四耳的香炉袅袅生着烟,这屋里染得惯是熟悉的檀香。

    透过细烟,陆长松回望案前的人。太傅年过七旬,鬓发斑白,望之不免动容地低头道:“祖母,您这是何苦?”

    老太傅轻叹:“你素是持重的,一点小事而已,何必自乱阵脚。”

    “祖母教训得是,孙儿知错,这便回大理寺去了。”

    正在这时,屋外有人匆匆求见。

    管事陆天风推门出去问过,很快就来回话,在太傅耳边低语:“家主,大理寺来消息,说孙协一大早便去大理寺,带了一干证物,自列罪行,将杨侍郎的案子全揽在自己身上。”

    老太傅哦了一声,低低地念着:“意料之中,她到底还是不敢开罪刘文昌。”

    管事也笑着应和:“蚍蜉撼树,可笑可悲,只能如此了。”

    陆长松在一旁正要走,闻言也不做声,这个结果也是她意料之中的。

    “孙儿先退下了。”史官提笔的女尊首辅养成记(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