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在线阅读 - 第68章 京师更好

第68章 京师更好

    此时墨麟的提醒,马上引起燕王朱棣的重视,他当然知道老百姓不能缺盐,连兵士们也不能缺。

    因为大明边军发饷时,也包含着盐在内。

    朱棣在仔细看了看世子和郭资递上来的书信后,果断选了朱高煦护送墨麟去永平昌黎县。

    他给两人的任务是,一是在当地募兵,招募精壮男丁为兵,二是把盐定为军控,以后由北平分配。

    朱高煦接到任务也没多想,带着自己一千兵马,另从丘福中军中要了一千骑,共计两千骑,护送墨麟前往昌黎县。

    朱高煦原本有八百多人,分为四个骑兵百人队,四个步兵队。

    骑兵由王斌、韦达、宋猛、周虎各领一百多人,步兵由盛坚、王友、张杰、郑兴各领一百多人。

    怀来之战后,朱高煦趁机又收降了一批,凑够一千人。

    陈文和新投降的杨云各领一个百人队。

    怀来之役后燕王弄到八千多匹马,朱高煦以护送墨麟为由,也要了几百匹战马过来,这样他一千兵马全变成了骑兵。

    朱高煦自己领王斌、韦达、宋猛、周虎、陈文五百骑。

    徐祥领盛坚、王友、张杰、郑兴、杨云五百骑。

    这样朱高煦目前所有大将都在阵中,也算是他全部的亲信。

    十九日,朱高煦和墨麟一行来到开平。m.

    开平全称为开平中屯卫,也是宋忠之前屯兵的地方。

    这地方就在昌黎县以西,往西可攻北平,退可守永平。

    朱高煦到时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他和墨麟商量了下,决定晚上就住在开平,次日再去昌黎县。

    当晚朱高煦宴请墨麟,墨麟婉拒,因为这会北平的文官们,大体还是很抗拒军中的将领。

    第二天朱高煦继续出发,之前他还骑马和墨麟一起,这次直接不理墨麟,带着一众武将冲在前面。

    墨麟也不急,慢幽幽跟在大军后面。

    见身边没有墨麟,徐祥和陈文两人先后跟上朱高煦,慢慢与大部队拉开距离,三人并肩在前。

    “擅杀降将不祥,高阳郡王当天应该拒绝燕王才是。”徐祥这时沉声道。

    当日燕王本来让谭渊和薛六处理降兵,突然又叫朱高煦,徐祥觉的,朱高煦应该婉拒。

    徐祥又道:“这边官军和咱们都是兄弟,大伙都是在各卫里调来调去,很多都是熟人,甚至老乡。”

    “高阳郡王当众杀了这么多降将,怕影响不好。”

    朱高煦脸色不好看,叹道:“父王有令,做儿臣的,岂能拒绝。”

    “这是让殿下做恶人,燕王怎么想的。”陈文这时也道。

    他说话口无遮拦,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徐祥脸色也微变。

    燕王怎么想的朱高煦当然不知道,但他已经看出来了,燕王真的很有套路,历史上能造反成功是真有本事,因为他玩军事和玩政治都是一把好手,自己得更加的小心翼翼。

    “父王肯定有他的道理,咱们不要乱猜测,因为任何的猜测也都是毫无意义,当前的大事,还是团结一致,打到京师,奉天靖难。”朱高煦斩钉截铁的道。

    徐祥马上问:“高阳郡王认为会成功吗?”

    陈文也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哈哈一笑:“父王天命所归,这是上天注定的,倒是两位将军,你们该替本王想想,将来封地,放到哪边比较爽快。”

    徐祥还真在想了,思索一下后,笑道:“最好是江南。”

    陈文则不动声色:“俺看京师更好。”

    “。。”徐祥。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用力一夹马,率先加速,身后两人立刻跟上。

    陈文跑的时候,向后一挥手,马上有两百骑也快速跟上。

    三人跟的飞快,因为朱高煦的战马最好,不时还要慢下来等他们。

    大概到午时左右,三人先到了昌黎县。

    朱高煦到了县城,发现城门紧闭,上面有军将守着,听到是燕军,守将探头出来看了又看,确定是燕军后,这才开城门。

    昌黎县比永平距离山海关还近,所以这边的人很怕山海关的官军会打过来。

    城中规定每天只开城门一个时辰,上午半个时辰出城,下午半个时辰回城,

    其余时间都会关闭城门。

    朱高煦带两百人先进城,一问才知道,县令什么都跑了,城中有个王主簿留下,这王主簿已经快六十岁,原本是三把手,看到县令和县丞都跑掉,他果断留下。

    永平的郭亮根据朱棣的意思,原地推荐他为新县令。

    朱高煦按朱棣的要求,让王县令立刻组织招募全县精壮,每十户抽一丁,编为家丁。

    家丁一半将用来守城,一半将被征召进军中。

    王县令一一答应。

    朱高煦这时已经发现国人真的很容易控制,征发徭役也好,招募兵士也好,无论几抽一,大伙都老老实实。

    如果这事让朱高煦干,他肯定要给抽中的家里发田,最好各户轮流抽兵,现在想想,自己似乎太仁慈了。

    见过县令之后,朱高煦让新任命的当地巡检,带他们去盐场。

    昌黎县的盐场,在葫芦河(后世叫滦河)北部。

    葫芦河东接渤海,盐场就在海边,从渤海直接引盐水晒制。

    到了现场后,朱高煦看到有上千亩的盐场,但工人(灶户)不多,也就两三百人。

    据刘姓巡检道,战争爆发后,很多人跑向山海关,也有一部份人跑向津海。

    现在产盐量大大降低,且有一半处于无人工作状态。

    现在是夏季,原本是晒盐最好的季节,但偏偏在打仗,大伙害怕,也没办法。

    朱高煦问,盐场现在还有多少盐?

    刘巡检带他到当地盐课司的仓库查看,结果发现都没有驻守,现场大门还开着。

    不过进去后,还能看到有大量的盐散落在地,另有好多盐被堆积着。

    很明显已经有人私下来抢盗过,拿走不少盐,但现在兵荒马乱的,也没人管。

    刘巡检之前就是当地一个青皮流氓,前任巡检跑了,他临时被任命为巡检。

    他自己都找机会到这里拖了几车盐回家。

    所以现在这边十分混乱。

    朱高煦想了想,缓缓道:“下午北平有官员到这,重整盐场和盐课司,你去把所有人叫齐,听候墨大人的训话,这段时间,千万要看好仓库,别再让人偷盗了,再偷下去,都快没了。”明镜要高悬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