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 历史小说 - 姬唐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老较量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老较量

    看到皇帝跑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竟然流露出一丝快意,但却很快掩藏好,相互对视一眼就各忙各的去了。

    其实在要不要增加官员编制这件事上,他们是倾向于答应的,毕竟每年两港为大唐贡献出这么多赋税,这要是不给才怪了。

    但这并不是让他们头疼的真正原因,而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们遇到不少难以决断的事,虽然心有定计,但毕竟事关大唐发展,他们还真不好善做主张。

    不是他们偏要麻烦皇帝,而是不麻烦不行啊。朝廷设置六相,实际上只有三人真正在做事,但就是这三人皇帝还在不停的参沙子。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商量着来,而是根本没法商量。

    三省之间相互监督,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只要有一方不同意,都可以让一项政令遥遥无期,这就是制衡。

    但有些事情根本就耽搁不得,就像姚昶所说的人才流失问题,这要是不马上解决,等三省商量出一个结果,人才恐怕都要跑光了,到时候就是同意了,那还有什么用?

    所以,为了能快点批复,他们只能来找皇帝做裁决,到时候谁也没意见。但这里又出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处理政事的时间长了,也更忙了,这就是李世民头疼的原因。

    回到后殿,李世民斜躺在榻上,紧皱眉头。

    “王玄策可曾出发?”

    好似想到什么一样,李世民突然朝一旁侍立的陈寿问道。

    “回陛下的话,因为您当初说要亲自送他们,但由于这段时间您实在太忙了,所以他们就耽搁了下来,现在正在等候您的旨意呢!”

    陈寿不敢怠慢,连忙说道。

    李世民闻言有些苦笑道:“也是,这段时间朕都要忙疯了,确实顾不上他们。”

    随后想了一会儿道:“这样,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明日朕会在西门外送他们。你再去告知房相,杜相他们,让他们也一起陪同。”

    他叹道:“他们这一去虽然有这玄奘的前车之鉴,但要穿越高原。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朕要是不去送送,心里不安啊!”

    “毕竟是朕派他们去的啊!”

    陈寿躬身应是,随后有些犹豫道:“那明日的政事..........?”

    不怪陈寿迟疑,实在是这段时间皇帝的行程都排满的,什么时候见哪位大臣,什么时间去做什么,这些都是安排好的,这要是一下打乱了,又得重新安排。

    “朝后排吧!”

    李世民头疼地挥挥手,道:“政事什么时候都能做,但他们却是耽搁不得了,眼看就要进入秋季,这要是不能赶在明年春季赶到吐蕃,这又得耽搁半年时间。”

    “奴婢这就是安排!”

    陈寿也明白皇帝的顾虑,听到这么说也就不再多言,转身就去了外面!

    “参见娘娘!”

    刚准备出去的陈寿突然看到皇后过来,连忙行礼道。

    “陛下可曾歇息?”

    陈寿有些心疼道:“回娘娘,还没呢,您还是劝劝陛下吧,这短时间每日睡觉不足三个时辰,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陈寿,不去办事在哪嘀咕什么呢?”

    听到皇帝的怒吼声,陈寿一个激灵,朝皇后施礼后连忙出去了。

    长孙莞尔一笑,让其他人都出去,待只剩下他和皇帝两人时,这才走了进去。

    “你不去就寝怎么跑这来了?”

    李世民看到皇后心中一暖,虽然知道她为什么没睡,但还是责怪道。

    长孙翻个白眼,没好气道:“您也太不爱惜自己身体了,什么事就不能缓缓?不行让他们去办就是了,怎么还让您亲力亲为了?大唐那么大,每日都有无数的事情,您要是全都自个来,这可怎么得了?”

    对于皇帝这段时间的事情她是清清楚楚,每晚都是后半夜才就寝,天不亮就起来。但她除了责怪皇帝不爱惜身体外,也确实做不了太多。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但看到皇帝疲惫的样子,说不心疼是假的。

    “朕也想啊,你看之前就很好嘛,朕每日也没这么忙,但自从前段时间开始,这每日的政事就处理不完。但有不能不处理,不然回出大乱子的。”

    “让朕奇怪的是,最近这些事情都很奇怪,很多都是以前从未遇到过得,就是史书上也不曾提及,难道朕的大唐和前朝不一样?”

    不错,这段时间出了不少事情,姚昶的事情还算好解决,不就是增加编制嘛,那就加,只要每年能为朝廷多收税收,这些都是应该的。至于其他官员会不会有意见?呵呵!你们要是能让治下百姓丰衣足食,收上更多的税收,朕就给你加。

    但要是一任后治下却丝毫未曾改变,税收还是不曾增长,你还想要两港的待遇?呸,你的脸呢?

    但其他事情就比较棘手了,没有先例借鉴,更没有任何准备,有时候拿到他手里就感觉无从下手。

    就好比宣州刺史上奏,为了整合宣州商业,降低出海商品价格,希望在宣州当地择地建立一个叫做什么特区的地方。

    事情说的也很明白,目的就是更快更好的管理当地商业,吸引外地商人在当地落户或者投资。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在特区内给与这些人一些税收上的减免是什么鬼?还要征收当地农业用地?最后还问朝廷给与百姓补偿的标准?

    这些都是什么啊?

    还有扬州刺史上奏,讲了一系列扬州的好处,什么地理位置,运河便利,物产和当地特产等等好处。在最后却拐着弯说朝廷恩重明州,登州,对宣州大力支持,扬州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完了才说出重点,那就是在扬州建立大唐物资转运基地,通过大运河可以连接北方,又能辐射南方多地的优势,想说服朝廷给与扬州一些优惠政策。

    恩,问题很新颖,也很有想法,虽然对这个官员不是很了解,但相比也是个奋力进取的能吏。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朝廷都没听过,就是史书上都不曾有半点提及,这要是实行下去,好了还好说,既发展了当地,也增加的朝廷税收。但要是不成了?到时候一地鸡毛,还要朝廷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何苦来哉!

    之后就是陇西敦煌,看到南方港口红利实在眼红的很,但人家依靠地理,他就是想学也没办法啊。

    于是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一个办法。

    敦煌随着丝路不断繁荣,加上东西方不断交流,已经成为了丝路上重要的节点。凡是西去或者东来的商旅,都会在敦煌进行整顿。

    这样一来,敦煌每日都聚集着大量的商旅,他们在此地购买或出售大量物资,给敦煌这个地方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和人力需求。

    短短几年内,当地人口就已经翻了三倍不止。

    敦煌县令就突发奇想,你南方不是靠海吗?行,这点我们确实没法,但我敦煌却也不差,你们能建立港口,我们就不能建立一个陆地港口了?

    敦煌地处中原和西域的节点位置,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朝廷答应在敦煌建立一个集物资转运,储存,集散,交易的管理机构,依靠北方草原大量的畜力,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但这事到了朝廷之后就成了各方争吵的焦点,年轻官员受过书院教育,脑子灵活,也愿意尝试新的办法。但老臣们却恰恰相反,认为敦煌没必要这么做,之前不都是好好的吗?瞎折腾什么啊!

    于是各方争执不下,最后有送到了自己手里。

    和扬州的问题相似,当地官员都是好臣子,都是为了当地繁荣。但他却迟疑了,这一旦开始,就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这需要朝廷把控调度,还需要派懂得人去考察。这一来一去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朝廷每日那么多事,哪有人手啊!

    但这些虽然让他头疼,但也不至于成这样了。让他警惕的是,年轻的官员此时已经开始朝老臣们发起冲击了。

    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这些老臣已经不能适应此时的大唐,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老旧的思想已经不能快速有效的带领大唐奔跑,他们的存在只会影响大唐迈入盛世的步伐。

    老人则认为年轻人急功近利,遇事急于求成,不堪大任。

    反正彼此争论不休,谁也说不过谁。

    要是其他人敢在么干,早就被这些老狐狸给赶出朝堂到地方上去了。但现在的年轻官员不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书院前三批毕业学生。经过十余年的成长,早已占据朝堂半数中低层官职。

    并且还有一点让这些老人十分无奈,那就是这些前几批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勋贵,世家子弟。要么就是有根底的寒门子弟,这些人身后都有大大小小的势力在背后支持,有的干脆就是当朝大佬的子侄们。

    这些年轻官员地方上以胡国公长子秦怀玉,蔡国公之子杜何,鄂国公之子尉迟宝林,房玄龄之子,房遗直为首。都是开国功臣之后,还都有不小的功绩。私下是父子,就是回家被打得半死,但回到朝堂之后还是该顶的顶,完全不给当爹的面子,好几次都给老人整的下不来台。

    朝堂上又以长孙冲,魏叔玉为主,现在再加上个刚从外面的回来的姬青。现在三人里应外合,在朝堂上以书院出身官员为纽带,愣是在朝堂之上站稳了脚跟,有时候都敢和自己老子开干。

    记得上次长孙冲将自己老子顶的哑口无言,回家之后虽然被打得挺狠,但第二日还是照样如此,气的长孙无忌恨得牙痒痒,却无丝毫办法。

    现在朝堂上的大佬都有些心虚了,这群小子都是看着他们长大的。看到他们有此成就说不欣慰那是假的,但整日给这群混蛋揭老底,实在让人恼火。

    要说谁最了解他们,除了老对手就数他们了。每每击中要害,还让他们有苦难言,简直就是不讲武德,无耻至极。

    长孙听完皇帝唠叨,长大嘴巴吃惊不已。虽然哥哥在她面前提过这事,但她也就以为是孩子长大而已。但近日听皇帝这么一说,她这才反应过来。

    这哪里是小事?分明就是孩子们认为他们已经有了执掌大唐的能力,不断地挑战老人,就是在展现自己的能力罢了。

    想到这里她徒然一惊,长孙冲他们是这样,那承乾呢?他是否也做好了朝皇位冲击的准备?

    “陛下,承乾他..............”

    李世民一愣,随即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笑道:“那还不至于,现在那小子正在对《贞观大典》进行最后的定稿,哪有时间去搞这些?”

    “不过,等他做完此事,朕也想让他慢慢接手一些政务,现在朕实在是忙的不行。要不是也知道太子爷忙着,朕早就将他拉过来替朕分担下了。”

    “那就好,承乾这些年一直为《贞观大典》的事忙的不可开交,臣妾看他每日疲惫不堪,就免了她进宫觐见的事。但这孩子还是每月至少来个两三趟。有时候也接弟弟妹妹们去芙蓉园游玩,顺便也接受下那些先生的教导,可是省了臣妾不少心思呢!”

    李世民闻言也笑了起来,这个太子他太满意了,这些年都在做自己的事,不该管的不管,不该问的不问。

    但这样你就以为他一头扎进故纸堆里去了?这样想就是大错特错了。现在外面谁提起太子不竖起大拇指?

    真以为那些宗师学者都是木头人不成?看似他们孤家寡人一个,但门下弟子可不少,更是遍布天下,太子的美名经过他们弟子的宣传,早已是家喻户晓。

    要是那日自己有了换太子的想法,估计还没说出来,就能被那些老家伙带着门下弟子堵皇宫大门。

    这些人看似能量不大,但却真正代表着天下人心。

    他们在地方上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但对当地影响力就是世家大族都要放低姿态维持好关系,更不用说当地百姓了。

    要是万不得已,没人愿意去招惹这群马蜂窝,因为你桶一下,很可能就要迎接天下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搞不好就要遗臭万年也说不定.................乔木兮有思的姬唐